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
- 122 主題
- 6777 文章
-
最後發表
由 Geraldfus
檢視最後發表
-
-
- 22 主題
- 1489 文章
-
最後發表
由 Sherlock
檢視最後發表
-
-
- 50 回覆
- 422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Sherlock
-
-
末法時期依 佛 法 僧 戒定慧智行如法學佛修行,那請問佛學可不可以研究呢!!
回覆: 14
由
無相不相 »
末法時期 依 佛 法 僧 戒定慧 智行
如法 學佛 修行那請問 佛學 可不可以研究呢!!
末法時期學佛修行 .. .
末法時佛學研究
以下言論全部設為假設
末法時期 若有一法 能親眼 實見 果地佛 .. .
台壇各位大德元老居士老師法友們
這輩子↓↓
請問有沒有 親眼 見到 看到...
- 14 回覆
- 237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蔡葉
-
-
- 198 回覆
- 855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法王經
回覆: 24
由
寂照世間 »
- 24 回覆
- 247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回覆: 27
由
勿忘初心 »
為何有自己的解讀和大眾主流看法不同 ?有疑是好事,那就要問!要尋找答案!不是認為自己就是對的,而妄尊自大。
一而再地妄尊自大;狂妄毁謗千年來傳承下的襌宗祖德。造下之口業定業難轉,故云「假使百千刼,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目受。」。
皆操之在〈意〉(識心)。...
- 27 回覆
- 302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最美的都在這裡
回覆: 145
由
軟體之美 »
話說從 2011年開始 台灣最大佛教網路論壇
就由 釋大寬法師拔頭籌
在線會員 - 總計 637 人在線 - 最高記錄是 4283 於 2018-3-21.
而台灣佛教論壇 居第二
以及
帶有商業訊息佛網 Buddhanet 居第三
- 145 回覆
- 2079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為什麼學不會慈悲觀?
回覆: 23
由
寂照世間 »
佛法的五停心觀
其中很重要的慈悲觀,就是去觀察所有人的煩惱痛苦,
然後,觀察到對方的煩惱痛苦,自然而然就能同情對方
,而對方也不再是惡人、為惡之人,只是被煩惱痛苦逼
迫的可憐人而已。
於是同情對方,而嗔心也得到止息,自己的嗔心之苦也
就得到醫治。
所以,完成自度,學會醫治嗔心之苦。...
- 23 回覆
- 196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慧過於定成狂慧,定過於慧成枯定!
回覆: 1
由
心開 »
所以中道才是了義
換句話説,慧過於定驚恐、掉舉、苦惱,定過於慧麻木,遲鈍、不靈活
食不知飽,飽成罪過
法是平等的
至阿羅漢(無學)乃可信汝意
菩薩不輕未學不重久習,
- 1 回覆
- 56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路人
-
-
- 23 回覆
- 151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夢幻大修行法
回覆: 74
由
寂照世間 »
《大乘入楞伽經》卷2
爾時大慧菩薩普觀未來一切眾生,復請佛言:「願為我說具修行法,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大修行。」
佛言:「大慧!菩薩摩訶薩具四種法成大修行。何者為四?謂:
1.觀察自心所現故,2.遠離生住滅見故,3.善知外法無性故,4.專求自證聖智故。
若諸菩薩成此四法,則得名為大修行者。...
- 74 回覆
- 520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33 回覆
- 187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路人
-
-
目前修學的法門
回覆: 32
由
寂照世間 »
人乘善法、天乘善法、聲聞法、緣覺法、般若法
是五層法、五樓法
而眾人目前有修學五乘法,還是修學哪種法門?
還是沒有修學法門?
請大家仔細的反省檢查一下?
如果沒有修學法門的,請再去尋找修學的法門,而不要丟掉學佛的初衷,
而沒有接觸法門、沒有修學佛法。
目前,在接觸哪種法門,修學哪種法門?...
- 32 回覆
- 228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三法印+一實相印
回覆: 19
由
軟體之美 »
整理自維基百科
三法印(梵語: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
基本教義
即「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 19 回覆
- 124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至心懺悔帶來的重罪滅相
回覆: 57
由
寂照世間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具緣第一】
夫發心起行欲修止觀者。要先外具五緣。
❶第一持戒清淨。
如經中說。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是故比丘應持戒清淨。然有三種行人。持戒不同。...
- 57 回覆
- 380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五樓之人
回覆: 208
由
寂照世間 »
五樓之人
先經歷過一樓.二樓.三樓,四樓
從一樓爬上二樓
從二樓爬上三樓
從三樓爬上四樓
從四樓爬上五樓
是名五樓之人
一樓是人乘善法
二樓是天乘善法
多數人的善法,還沒有提昇
還沒有經歷量變引發質變的升級改版
布施行善,需要提昇,需要升級改版
沒有升級改版的善法,只是人乘善法...
- 208 回覆
- 1759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 71 回覆
- 567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蔡葉
-
-
開悟是四地菩薩(聲聞初果須陀洹)
回覆: 10
由
軟體之美 »
我現在不是在講禪宗的 宗門
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 明朝蕅益智旭稱讚「位次最為周足」)
初果須陀洹相當於四地菩薩
二果斯陀含相當於五地菩薩
三果阿那含相當於六地菩薩
四果阿羅漢果相當於七地菩薩或... (長水沙門子璿認為是指廻小向大)...
- 10 回覆
- 158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誰想學常行十善如處天堂?
回覆: 41
由
寂照世間 »
六祖說。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就是身處人間,常行十善如處天堂。
這是天乘善法,佛法小學高年級法,五乘佛法的天乘法,五樓法的二樓法。
有沒有人想學的?
有沒有人,想向我請教的?
誰想成為佛法小學高年級生的?
- 41 回覆
- 384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勿忘初心
-
-
公案很難懂
回覆: 4199
由
新老怪 »
- 4199 回覆
- 20858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佛教修行追求「滅」,而不是「悟」
回覆: 157
由
大開眼界 »
.
修行是為了開悟,
這種認知 源自中國禪宗。譬如參禪,參公案等,目的都是為了求「開悟」
但真正的佛教修行 卻是在追求「滅.斷.捨.離」,而非開悟
必須先「滅.斷.捨.離」,然後才有開悟(成佛)的可能。
若未能「滅.斷.捨.離」,而只一昧求開悟,只會是 緣木求魚 徒勞無功
所以...
- 157 回覆
- 846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天乘善法、人乘善法,有何不同?
回覆: 31
由
寂照世間 »
天乘善法,是比人乘善法更高級的善法。
那麼,天乘善法與人乘善法,有何不同?
又人乘善法,要如何修學,才能升級變成天乘善法?
好像還有許多人不知道
貢巴,大概就不知道
軟體之美,大概也不知道
人乘善法升級為天乘善法,這是很重要的基礎。
助人為快樂之本,視為人乘善法。...
- 31 回覆
- 262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勁爆的說法
回覆: 157
由
軟體之美 »
- 157 回覆
- 1872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大悟不拘小節,大象不走兔徑
回覆: 19
由
心開 »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塵沙拔舌劫
天魔不能壞真説
永嘉玄覺禪師云~證道歌
- 19 回覆
- 116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心開
-
-
- 115 回覆
- 483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心開
-
-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論「門內與門外」
回覆: 1
由
勿忘初心 »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論「門內與門外」
門裡門外
門是分隔內外的重要指標,門裡門外,判若兩人,門裡是自己人,門外是外人。
又為了出入方便,而設立門。假使無門可出,或不得其門而入,那叫「門兒都沒有」。如果連窗戶也無,師父雲老禪師說:「你們會悶死在裡面。」連混的資格都沒有。...
- 1 回覆
- 56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明來暗謝!
回覆: 59
由
心開 »
燈亮了,暗就消失了,需要什麼道理麼?!處世也是一樣
光明一照,寧有暗乎!(光明一照,豈有這些黑暗!暗還會説我欲在不去嗎?燈一亮,暗就去了!暗還想存在不可能)
燈亮了,所有的黑暗就消盡無餘!
光一來,暗就消失,世間法的道理也是一樣,明一來,冥就消...
- 59 回覆
- 318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休庵餘語
回覆: 164
由
勿忘初心 »
應警覺及放下學佛的虛榮
一、
應放下修行的時間倚老賣老。時間的長短並不代表一個人修行的成就。
二、
應放下經藏的執著,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修行境界的高低。
三、...
- 164 回覆
- 1474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勿忘初心
-
-
紅塵甘露
回覆: 115
由
勿忘初心 »
綠卡也不易
學佛的人常常把希望擺在遙遠的未來,譬如念佛求往生,當你開始念佛就希望將來能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非常遙遠的,把這個希望擺在遙遠的未來並沒有錯,佛陀也說將來往生西方極樂才是最好的地方。...
- 115 回覆
- 912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勿忘初心
-
-
真如會背覺合塵嗎
回覆: 314
由
次草 »
背覺合塵是什麼現象
真如會背覺合塵嗎
真如會淪為妄心嗎
- 314 回覆
- 1267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 43 回覆
- 299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阿賴耶識從何生?何時永滅?
回覆: 6
由
軟體之美 »
Ans:阿賴耶識 由四緣生
1境 2作意 3種子4染凈
阿羅漢入無餘涅盤後,阿賴耶識 永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 攝大乘論釋卷第二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6 回覆
- 72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回覆: 28
由
心開 »
理可以頓悟,事確要一步一步去驗証,
所以雖然理悟了,事還需層層去通過修而達到目的,
如佛陀説一條巾打了六個結,你能一次解開六個結嗎?不能,一定先解開第一個結,然後才次第解開餘五結,六個結,比喻六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28 回覆
- 161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如來座
回覆: 116
由
寂照世間 »
【《妙法蓮華經》
法師品第十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1.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
2.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3.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 116 回覆
- 442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0 回覆
- 47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心開
-
-
法華「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之深意為何?
回覆: 64
由
servants »
「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此兩句是法華經中,少有的法義名相內容
其中「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之內涵與深意為何?
與實相、十如是之關係為何?
世間相不是無常嗎?何以稱作常住?
- 64 回覆
- 435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南懷瑾
回覆: 53
由
軟體之美 »
- 53 回覆
- 630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如何是證自證分?
回覆: 20
由
電火 »
見分.相分.自證分. 證自證分
>云: 自因相非分
又說 : 不思議變異薰
佛法的精華=> 變異生死
毛毛蟲思考一輩子
也不會知道蝴蝶是甚麼玩意兒
幼蟲.jpg
- 20 回覆
- 135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法師開示
回覆: 45
由
軟體之美 »
【超完美三部曲之首部曲:超完美的騙術~業力的真實面貌】~唯有佛力介入 方能破解業力~十方圓通寺 道晟法師 開示
【超完美三部曲之二部曲:超完美的運作~佛號光明全面消弭業力黑暗】
- 45 回覆
- 428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 7 回覆
- 80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 92 回覆
- 1244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是戒能見佛性及以如來,是名眼見、亦名聞見。
回覆: 91
由
高報 »
大般涅槃經 第26卷
「善男子!不究竟戒尚不能得聲聞、緣覺,何況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二種:一、為利養,二、為正法。為利養故受持禁戒,當知是戒不見佛性及以如來,雖聞佛性及如來名,猶不得名為聞見也。若為正法受持禁戒, 當知是戒能見佛性及以如來,是名眼見、亦名聞見 。
......
- 91 回覆
- 558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沒有一顆星星是一直在西方的。為什麼說西方極樂世界?
回覆: 128
由
老林 »
請問ㄧ下,為何說西方有極樂世界?
西方是何方?
從古代以來,世界各洲各國各民族都有一共同方向,就是太陽落下的方向,就是西方,所謂旭日東升,夕陽西下。
現代文明人有懷疑地球一直在轉動的嗎?。...
- 128 回覆
- 1085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回覆: 2094
由
妙吉祥如意 »
玄奘大師,當年會到西竺遊學就是因為早期流傳中土之佛經,翻譯內容品質駁雜,有諸多法義各執其是,例如:阿賴耶識的釋義,就存在大矛盾。
我們從玄奘大師創立法相宗,辨正心識流轉運作奧秘,就可發現玄奘大師西竺留學的研習重點。其最重要成果就是依十識論建立唯識法相倫理,破解阿賴耶識誤做聖解之迷思。...
- 2094 回覆
- 14645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回覆: 201
由
妙吉祥如意 »
#錯讀經文居然也可以開悟倒底是怎麼回事!?
古有禪師陰錯陽差,將愣嚴經(知見)等名句破句誤讀,卻因此而開悟……
這是由經教引入禪宗而獲開悟之經典故事,也頗堪玩味,現摘錄於此與網友同道共享:
溫州仙遇安禪師,因看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遇禪師當時因破句誤讀:...
- 201 回覆
- 1405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有全身麻醉經驗嗎?
回覆: 159
由
逍遙 »
分享一個經驗
前幾天開刀需要全身麻醉
躺在手術台麻醉前一分鐘突然想到
我是否可以察覺到自己是如何失去意識的
--這很重要
為何?
想想平時我們在討論 覺知 ,甚至 圓覺
每個都說得頭頭是道
其實說再多
還不如來一次--看自己是否真能 覺 到甚麼
結果--還真讓我 覺知 到一些東西
下文再分享...
- 159 回覆
- 1141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求解
回覆: 93
由
藍海千尋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 93 回覆
- 570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 32 回覆
- 264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學習分享:妙法蓮華經之秘藏(已完結。隨筆分享)
回覆: 65
由
servants »
分享一些學習心得
當初也是在這論壇受惠,就當作是回饋吧
想到什麼寫什麼,與有緣人共期佛慧
01 妙法蓮華經何以被稱作經王?
如果佛法要選 十大謎團 的話,法華經應該可以算一個,為什麼?
法華經的內容那麼樸素,為什麼稱為經王?
而且還是經王中的經王?
何以得知?
因為法華經稱自己為 經王 、...
- 65 回覆
- 454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回覆: 467
由
恆不住 »
隨緣談 週二 7月 25, 2023 10:25 am
恒兄法安:
個人認為如有緣,就撥時間簡答。
其實第六識與五識並不見得一定要有關,因此與五根也是一樣的。
故有時意識,也被稱為獨頭意識,例如睡覺時,原則上五識都不現行,
但仍是會作夢,意識仍在,至於您認為的什麼五緣有缺,...
- 467 回覆
- 2185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辯中邊論(辯障品第二)
回覆: 215
由
二楞子 »
此題只以研讀本論為旨,同好均可參加。
1.不討論本論外其他問題。
2.每次ㄧ小段,待同好大部分無異再討論下ㄧ段。
3.沒有導讀問題,有心得或問題者均可先提出。
- 215 回覆
- 1606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公案隨筆
回覆: 289
由
妙吉祥如意 »
禪宗公案(一):
前三三與後三三
無著遊五台,至中路荒僻處。文殊化一寺,接他宿。
遂問:“近離甚處?”
著雲:“南方。”
……(南方主🔥宅,煩惱地)
殊雲:“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著雲:“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實話實說)
殊雲:“多少眾。”
著雲:“或三百,或五百。”...
- 289 回覆
- 1600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回覆: 850
由
大開眼界 »
我在「前六識是色法」主題中 已經引經據典證明「前六識是色法」
這個主題主要是 證明「 第六識是心法 」是違反佛經的荒謬說法
《雜阿含經 273》緣眼.色 生眼識 。三事和合 觸 。觸俱生 受想思 。
《雜阿含經 273》意.法因縁 生意識 。三事和合 觸 。觸倶生 受想思 。
《大智度論》...
- 850 回覆
- 6055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與犀牛法友辨正,原始佛經即是記載世尊親傳之大乘佛教
回覆: 720
由
妙吉祥如意 »
隨筆。
這部須深經,有三個版本 :
可以參考莊春江網站 :
1. 一切有部 的 雜阿含 版本。
2. 分別說部 的 巴利本 。
3. 大眾部 的 摩訶僧祇律 本。
不同部派依據不同的版本,而衍發出 慧解脫 的不同條件。
各有所本,但也都很難全面印證,直到現在,爭議仍在。...
- 720 回覆
- 3102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阿陀那識與異熟識正義,唯識法相宗的最後一塊拼圖
回覆: 110
由
妙吉祥如意 »
何謂阿陀那識????
何謂異熟識????
何謂阿賴耶識????
何謂末那識????
為何異熟識又有自相、共相之分????
解深密經 大唐玄奘法師譯
心意識相品第三...
- 110 回覆
- 696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楞嚴經知見無見,斯即涅槃。與金剛經透三句
回覆: 135
由
妙吉祥如意 »
#依經解經破解經剛經透三句與楞嚴經名偈所隱含的甚深法義
《楞嚴經》
知見立知,是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以上這段經文是講菩薩依法住境界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的現證量。
《金剛經》
如來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 135 回覆
- 3201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回覆: 259
由
妙吉祥如意 »
也算是原始佛經記載之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公案。
《雜阿含經》第80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金剛聚落跋求摩河側薩羅梨林中。爾時, 世尊為諸比丘說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言:「諸比丘修不淨觀,多修習者,得大果大福利。 」
時,...
- 259 回覆
- 980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所有種種異論、呪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說
回覆: 13
由
軟體之美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善男子!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我佛法中喻如淨刀。善男子!若有凡夫能善說者,即是隨順無上佛法。若有善能分別隨順宣說是者,當知即是菩薩相貌。善男子!所有種種異論、呪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說,非外道說。」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說字根本?」...
- 13 回覆
- 124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邁出大乘佛教的雙腳……唯識法相與十二緣起法的融會貫通
回覆: 1581
由
妙吉祥如意 »
唯識法相學是佛教以科學的概念來闡述有關 心識緣起、構造、乃至運作 的佛法奧秘。
佛教十二緣起法是世尊開示解密有漏法界(物理宇宙人類生命輪迴)之創生真相,與心識之流轉其緣起殊勝事出同源,總歸於一切種子,這也就是 大乘佛法以破無明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種智)為終極佛果 的大奧秘了。...
- 1581 回覆
- 8311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妙法蓮華經不是法輪
回覆: 23
由
藍海千尋 »
法華經說:諸佛於法華經轉法輪。
證:妙法蓮華經不是法輪。
邪師說:心悟轉法華,心迷法華轉。
邪師將法華經當成法輪轉來轉去的.....這就是謗法的依據。
- 23 回覆
- 189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看見只是看見,何來妄自計量!
回覆: 31
由
沙塵封眼 »
楞嚴經云: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是以按看見只是看見,此為見與見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非計量所存,若存有是非是,這只是在妄自計量。
- 31 回覆
- 286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沙塵封眼
-
-
為何「第一因」之說,屬外道法?
回覆: 256
由
周善為 »
為何「第一因」之說,屬外道法?
(一)
承靜明君有言: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緣所生法是指依因托緣而生起之法,就是指一切法皆空,正是破斥諸法有「第一因亅。並不是解成「因緣是能生之法,諸法是所生之法」,解成外道理論去了。另「自心取自心」跟「自性能生萬法亅,兩者怎麼會牽扯在一起呢?...
- 256 回覆
- 997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這題談實修
回覆: 127
由
非心非佛 »
經典的道理可以談的天花亂墜,但是有沒有實修是另外一回事。
您得拿出經驗來談,在修行的過程中,你是怎麼修的,妄念起時,是怎麼看待的。
如何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上,否則生死到來,什麼也用不上。
- 127 回覆
- 771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誰能證漏盡通
回覆: 5
由
次草 »
老楊說
阿羅漢名殺賊,煩惱斷盡,只能證漏盡。故曰:諸漏已盡,不受後有。
而漏盡通,唯有諸佛才能得。故曰:諸漏已盡,不受後有,知如真。
=
經文記載是只有佛才有漏盡通嗎
- 5 回覆
- 78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圓證बुद्ध
-
-
這是巧合?因果?集體潛意識?吸引力法則?
回覆: 20
由
普通人 »
請問一個人,因微小的細故讓「小我」憤怒,跟家人吵架爆粗口罵五字經
隔天還是懷著不悅的心情坐在便利超商小七默默失落
一對情侶坐下來後沒多久就開始口角,巧合的是吵架模式和罵的五字經都跟主角和家人吵架模式很像...
- 20 回覆
- 191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 18 回覆
- 164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從[破斥..法師的涅槃說法]開始...
回覆: 122
由
大開眼界 »
一、中觀今論原文
「一般聲聞學者,為名相章句所迷,將有為生死與無為涅槃的真義誤會了。如薩婆多部,把 有為與無為 ,看作兩種根本不同性質的實體法。這由於缺乏無生無為的深悟,專在名相上轉,所以不能正見《阿含》的教義,不能理解釋迦何以 依緣起而建立 一切 。 涅槃即是依緣起的...
- 122 回覆
- 776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看見就只是看見?
回覆: 25
由
大開眼界 »
.
很多人經常說同一句話「 看見就只是看見;聽見就只是聽見....不要有價值判斷 」
這種說法完全是唬爛。《相應部 35相應95經》和《雜阿含經312》根本不是這種意思。 佛陀從來沒這樣教過
《雜阿含經312》《相應部 35相應95經》
佛告摩羅迦舅。若 眼未曾見色 。汝當欲見於彼色...
- 25 回覆
- 213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佛、道會通。老子無字天書《道德經》解密
回覆: 125
由
妙吉祥如意 »
老子《道德經》解密
第一首:道可道 〈原 0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經文導讀】...
- 125 回覆
- 649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離欲、惡不善法
回覆: 29
由
次草 »
佛告須深:
「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
這段經文白話是什麼意思
- 29 回覆
- 213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回覆: 181
由
妙吉祥如意 »
玄奘法師譯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句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181 回覆
- 838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回覆: 1602
由
妙吉祥如意 »
莊春江老師您好。
是想請教有關研讀您翻譯之(雜阿含347須深經)的一點心得與有關翻譯版本之疑問,謝謝!!
1.感覺此經內容是針對原始佛教的史實記載,也就是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弗(須深)的歷史紀錄。
2.此經可印證大乘佛法乃世尊親傳。
3.此經展現大乘佛法之綱領、原則:...
- 1602 回覆
- 6658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回覆: 273
由
妙吉祥如意 »
雜阿含三四七須深經
與
中阿含二二成就戒經
學者若能融會貫通此二部原始經典所開示之佛法理趣真相,那麼對於世尊嫡傳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之爭議,也就可完全釐清,學者至此對於研究佛學也可以略有所成了!!!!
- 273 回覆
- 1091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唯識三十頌
回覆: 75
由
電火 »
- 75 回覆
- 420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非自然性" 故說是 "如來藏妙真如性"
回覆: 19
由
電火 »
>
阿難!云何六入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
阿難!即彼目精瞪發勞者,兼目與勞 同 是 菩提 , (發菩提心)
瞪發勞相因于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
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
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
- 19 回覆
- 138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法界雜談
回覆: 2
由
電火 »
稀有的少數種族
通常在無益於農業開發的丘陵地.山坡地才會發現
(對農業來說是惡地)
後學見過只有一隻眼睛長在額頭中間的
後學以往見過的狐狸都是 相 的存在
最近發現一個族群
都是活生生的種族
有長得像人類的
有好幾個在我家
還有一隻可愛的小狐狸
在門前看了看又離開了
- 2 回覆
- 58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恆不住
-
-
第六識與末那識
回覆: 58
由
電火 »
第六識:
凝視遠方一點(意)
莫那識:
凝視遠方一點時
觀察到自身周圍的變化(色界)
負能量往遠方一點飛去(欲界)
眼耳鼻舌身,
第六意入處,
若彼名及色,
得無餘滅盡 ,
能知此諸法,
解脫七比丘, (法句譬喻經地獄品第三十)
貪有悉已盡,
永超世恩愛。...
- 58 回覆
- 355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恆不住
-
-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回覆: 55
由
電火 »
何為 湛 ?
>
妙 湛 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
不是一般人修止觀能知
楞嚴經的標準作業程序(SOP)
初禪即是大梵天王
作業標準(一)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
- 55 回覆
- 339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意從賴耶生,識依末那起
回覆: 10
由
非心非佛 »
楞伽經卷七:
外道執能作, 迷方及無因;
於緣起驚怖, 斷滅無聖性。
變起諸果 報, 謂諸識及意;
意從賴耶生, 識依末那起。
賴耶起諸心, 如海起波浪;
習氣以為因, 隨緣而生起。
剎那相鈎鎖, 取自心境界;
種種諸形相, 意根等識生。
由無始惡習, 似外境而生;
所見 惟自心,...
- 10 回覆
- 112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回覆: 1122
由
妙吉祥如意 »
心經的源起因緣非常殊勝,乃是藉由世尊收服外道舍利子的歷史典故,而編篡出世尊嫡傳大乘佛法之精髓,經文開示大乘佛法理論實修一氣呵成,文字精簡,段落分明,今人研讀心經必先釐清經文內容整理文字段落,再進行解讀。如此可以事半功倍掌握心經妙義,才能避免入寶山空手而歸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解...
- 1122 回覆
- 5386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如來藏」這個詞
回覆: 280
由
大開眼界 »
.
很多人不知道「 如來藏 」一詞是「 阿賴耶識 」的同義異詞
如來藏=阿賴耶識
因為不知道這2個詞是互通的,所以有很多誤會
《大乘密嚴經》佛說如來藏 以為 阿賴耶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如來藏名 識藏
《入楞伽經》 阿梨耶識 者 名如來藏。
《入楞伽經》諸菩薩摩訶薩欲證勝法...
- 280 回覆
- 1292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圓覺性與楞嚴經
回覆: 50
由
電火 »
彼圓覺性離四病 作.任.止.寂
修止觀就是 止
有出入定就是 作
甚麼都不作= 任
入無所有相=> 寂
那要怎麼作?
楞嚴經中有答案
湛圓妙覺明心
- 50 回覆
- 256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辨正,究竟涅槃
回覆: 882
由
妙吉祥如意 »
須深盜法經
時,彼須深語比丘言:「 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
————————
須深至佛處,白佛言:「世尊!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882 回覆
- 4422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心經的起源
回覆: 2
由
次草 »
心經的起源來自鳩摩羅什所繹[大品般若經]
2.奉鉢品(末)
3.習相應品
34.勸持品
資料前人早就準備好了
有興趣可以自己参閱
佛學靠自己單打獨鬥,想成為佛學家,窮畢生之力也難,再加上腦子不靈光,所衍生的個人知見,不離譜才怪
既有的資料不用
最容易自由自在幻想
將一生浪費在迷癡的文字遊戲裏...
- 2 回覆
- 62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新老怪
-
-
關於聲音
回覆: 20
由
電火 »
法界中很多人是不透過聲音溝通的
一個表情 一個動作 就能表達與溝通
這個問題在 >中世尊就回答了菩薩所問 云何常聲
- 20 回覆
- 152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恆不住
-
-
學佛與三種知
回覆: 32
由
電火 »
(一)生而知之:有菩薩伴隨出生
(二)學而知之:知易行難
(三)困而知之:知難行易
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 見法即見佛
- 32 回覆
- 219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恆不住
-
-
- 48 回覆
- 304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 1 回覆
- 59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解深密經中三性的關係
回覆: 37
由
電火 »
>
謂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
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
云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 自性差別 ,乃至為令隨起言說。
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 緣生自性 ,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
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 平等真如...
- 37 回覆
- 212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如何持誦心經
回覆: 8
由
電火 »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把心經持誦的滾瓜爛熟以後
就可以單單持誦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但是 即 說咒曰 要用梵語發音
歹訝他 嗡...
- 8 回覆
- 81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修行的問題想請教各位老師!
回覆: 18
由
無相不相 »
請問專修念佛法門能開悟嗎???
可道場的師父說還是要參念佛是誰??
請問 『念佛是誰?』 可不可以解釋 ??
參『念佛是誰?』 請問參破後又是什麼???
請參過『念佛是誰?』的師兄師姐師父們法布施分享一下 .. .
不知為什麼貼文被轉移到別地方了???
不好意思只好重新發文。
- 18 回覆
- 163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二楞子
-
-
- 8 回覆
- 75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怪道1412
-
-
滅盡定在心經中的定位
由
次草 »
老楊在本論壇發表心經的看法不計其數
尤其獨創
滅盡定=究竟涅槃=究竟偏空涅槃
那麼首先是不是要明確指出
滅盡定包含心經說的無(十八界,四聖諦,十二緣起
智與得,恐怖,顛倒夢想)
才能等同究竟涅槃
- 0 回覆
- 48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知如真是何義
回覆: 6
由
次草 »
- 6 回覆
- 73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 75 回覆
- 791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 3 回覆
- 57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非心非佛
-
-
向二乘擁抱學習,才是成佛的速效解決方案
回覆: 241
由
漫步的犀牛 »
學友們,
廢話不多說。
就直指 成佛的核心問題 吧 !
走菩薩道,要避免墮二乘嗎 ?
1. 自古以來許多大乘弟子,認為菩薩道學人,應極力避免墮入二乘,甚至把二乘都視為外道了!
對於大乘菩薩道的弟子而言,二乘就像洪水猛獸....
寧願破戒,也不走入二乘
寧願如何如何,也...
- 241 回覆
- 1557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怪道1412
-
-
- 2 回覆
- 58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servants
-
-
也談外道須深盜法經
回覆: 561
由
恆不住 »
雜阿含經卷第十四(三四七)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此經就是紀錄外道須深盜法的經過與佛的開示。
這裡不論須深究竟是誰?也不談大小乘問題。只是探討佛說的真理有二:
一、 這一部經到底對後世我們起了甚麼作用?
此雜阿含經對後世起了:「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的作用。...
- 561 回覆
- 1856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原始佛教也講「八種識」
回覆: 202
由
大開眼界 »
很多人說原始佛教只講六識
這種 邪說 ,不知從何得來 !
原始佛教經文 明明提到 八種識 。與大乘佛教一樣
《長部15經》
「阿難!如果 識 不入到母親的子宮, 名色 是否會在母親的子宮中增大呢?」
「不,大德!」
《雜阿含經 568》 想思 是 意行...
- 202 回覆
- 1698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 114 回覆
- 768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認識:識 和 識陰
回覆: 21
由
大開眼界 »
.
很多人一直將 識 和 識陰 混為一談
或者 錯以為 識 就是 識陰 。
「識」是12因緣第三支,阿賴耶識
「識陰」則是指:有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有前六識 就是有識陰
《成實論》眼.色爲色陰。 依此生識 能取前色 是名 識陰 。
- 21 回覆
- 193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認識: 心 和 心所法
回覆: 21
由
大開眼界 »
.
很多人不懂 心 和 心所法 有何不同
《金剛三昧經》 一念心 動。 五陰 俱生。
上面經文清楚說明, 心 和 心所法 的關係
- 21 回覆
- 214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何處有''真如生法''的文證?
回覆: 445
由
servants »
真如能否生法,長久以來有爭論。
但藏經中,確實有真如生法之文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569 :
天王當知!真如名為無異、無變、無生、無諍,自性真實
以無諍故說名真如;如實知見諸法不生,諸法雖生真如不動
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
想請教何處還有真如生法之文證呢?
可否列舉之
- 445 回覆
- 1610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servants
-
-
分辨經文屬性
回覆: 20
由
大開眼界 »
.
很多人常說: 解脫 並不是靠「 滅 . 斷 . 捨 . 離 」
他們的理由是:「 有為 即 無為 」「 世間 即 出世間 」「 佛 . 眾生 無差別」
但根據佛陀講述 實證 該有的現象 ,卻完全 破斥 了 上面那些人的說法
佛陀說, 實證 阿羅漢的人 都已經 滅了 眼耳鼻舌身意...
- 20 回覆
- 160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依般若波羅蜜多會修到究竟偏空涅槃嗎
回覆: 146
由
次草 »
依般若波羅蜜多會修到究竟偏空涅槃嗎
何謂般若波羅蜜多
何謂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是何果位
經論有出現過究竟偏空涅槃名相嗎
- 146 回覆
- 663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勝性轉為大等是什麼法義
回覆: 159
由
次草 »
于凌波居士翻譯
並不像數論外道所說的由冥諦而生覺,由覺而生我心、五唯、五大、十一根、而歸為神我所受用的二十五諦一樣。因為本識種子與現行果法,非一非異,能依的諸法與所依的識體,都是生滅非常,所以不同於數論外道所說...
- 159 回覆
- 654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回覆: 215
由
妙吉祥如意 »
論說阿賴耶識,可以劃分為廣義,或狹義兩個角度切入……
阿賴耶識廣義說:
阿賴耶識若從廣義說,包括餘七轉識,皆攝入阿賴耶識,可以說阿賴耶識乃人命五蘊熏習運作之主宰。這種說法是採取比較籠統的申論。有某些大乘早期佛經,對於阿賴耶識的歌頌,可以說都是從這個廣義的角度去宣說讚嘆阿賴耶識……...
- 215 回覆
- 812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怪道1412
-
-
何謂緣起法,何謂因緣法,何謂緣生法!?
回覆: 47
由
妙吉祥如意 »
同是講十二緣起法,為何會有因緣法與緣生法的不同法義差別!?
以下由玄奘大師翻譯的大乘佛經中,世尊開示的最清楚……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等起殊勝?」
世尊告曰:「謂此無明,或愚當來苦諦所攝後有自體,或愚現法苦諦所攝已得自體,如是愚者, 或有能引所引緣起,...
- 47 回覆
- 395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
回覆: 11
由
周善為 »
高中國文老師也頭痛:如何向學生解釋蘇軾〈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轉載自 希文樂見)
〈赤壁賦〉是高中國文的經典課文,其中第五段蘇子闡述「變與不變」的道理,堪稱核心古文15篇裡面最難解釋的一個段落,實習的時候有老師這麼跟我說:
「教甄試教抽到〈赤壁賦〉就可以準備回家了。」...
- 11 回覆
- 140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沙塵封眼
-
-
華嚴:法界緣起.重重無盡的世界
回覆: 17
由
電火 »
華嚴=>重重無盡的世界
>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 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 ,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
- 17 回覆
- 146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沙塵封眼
-
-
隆波帕默尊者禪法
回覆: 45
由
非心非佛 »
摘錄 | 修行路線圖:從有覺性到生起明與解脫 隆波帕默尊者...
- 45 回覆
- 407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怪道1412
-
-
- 18 回覆
- 170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回覆: 50
由
非心非佛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裏的空,不是空性,很多人都誤解了。
==========================
某天,有一位學僧前來請示趙州從諗禪師說:「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道理要如何解釋呢?」
趙州禪師只是以偈為答:「礙處非牆壁,通處沒處空;若人如是解,空色本來同。」...
- 50 回覆
- 500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如何理解法華經普門品<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之涵義?
回覆: 49
由
servants »
舉個比較直白的陳述
我們今天重感冒了,就算再怎麼念觀音,感冒也不會痊癒。
那要怎麼相信,念彼觀音力,能夠消除水災、火災等種種重大厄難呢?
這可是經王中王:法華經四要品之普門品,怎麼會錯?
該如何理解?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 49 回覆
- 464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恆不住
-
-
"緣起"在佛經上的定義
回覆: 88
由
電火 »
如題
後學問某人好多天也不回答
總是在忙
像個結婚前的女子不知在忙甚麼
說是在忙佛法
故後學將慢慢整理出來
- 88 回覆
- 524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逍遙實修專區
回覆: 156
由
非心非佛 »
這題為了逍遙兄有關覺知問題,特別為他開的,希望其他人不要進來留言,因為方便他能閱讀,不至於洗版難讀。
- 156 回覆
- 832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恆不住
-
-
- 18 回覆
- 164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 12 回覆
- 266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禪定覺知、智慧覺知
回覆: 13
由
非心非佛 »
逍遙兄,若還有什麼問題,我們這裏繼續研究,另一題已經被洗版很嚴重了。
- 13 回覆
- 132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普通人
-
-
板上有熟悉交光<楞嚴正脈>的同修嗎?
回覆: 12
由
servants »
最近想研究交光與天台宗之間,有關楞嚴經的爭論
想請問板上同修是否有人讀過正脈?
以下爭論
第一、用識不用識,妄心真心之別。
第二、三藏三昧同不同。
第三、起修專門不專門。
以及其他爭論
若有熟的同修麻煩私訊我,我有蠻多問題想請教
感謝
- 12 回覆
- 124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 17 回覆
- 158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新老怪
-
-
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回覆: 11
由
非心非佛 »
《大乘入楞伽經》:“第一義中,無有次第,亦無相續,遠離一切境界分別,此則名為寂滅之法。”
=======================================================
頓悟之人,乘悟併銷,一悟即至佛地。...
- 11 回覆
- 120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貢巴
-
-
波粒二象性與佛教不二觀之比擬
回覆: 1
由
周善為 »
波粒二象性與佛教不二觀之比擬
《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首楞嚴經卷四》...
- 1 回覆
- 61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 50 回覆
- 396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非心非佛
-
-
- 136 回覆
- 706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依他起空性]就是:緣起空性。就是:生無自性性。
回覆: 4
由
恆不住 »
依他起空性是什麼鬼?出自哪裡?
就是:緣起空性。就是:生無自性性。
問:若沒有經論文字記載就能指責說:是鬼話嗎?
答:
非也!
佛說「菩薩摩訶薩依義不依字」。
應依義不依字來討論佛法。
經云:「依他起義是緣起義。」
以是義故:
依他起空性就是:緣起空性,也就是生無自性性。...
- 4 回覆
- 77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如何安住
回覆: 92
由
非心非佛 »
梵琦禪師:「“只如坐禪,須是了卻自己偷心始得。若不了卻自己偷心,空坐何益?且阿那個是偷心?便是一切不了,念起念滅,總是偷心。死得偷心,便與佛祖不别。”」
偷心,就是想抓住什麼的心,念有、...
- 92 回覆
- 478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 85 回覆
- 521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法華經何以被稱作經王呢?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回覆: 44
由
servants »
法華經被稱作經中之王,經文裡也處處標榜自己超勝餘經
拋開權威,純粹就文本上看,法華經文字相當樸實無華,全篇幾乎不談法義。
華麗比不過華嚴、法義比不過涅槃、精妙比不過楞嚴、深廣比不過般若
既如此,為何處處稱王?王的姿態在哪裡呢?
想聽看看大家的想法
- 44 回覆
- 346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貢巴
-
-
四悉檀
回覆: 2
由
寂照世間 »
《大智度論》卷1
復次,佛欲說第一義悉檀相故,說是《般若波羅蜜經》。
有四種悉檀:
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無相違背。...
- 2 回覆
- 69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3 回覆
- 78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輕舟
-
-
- 48 回覆
- 316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 24 回覆
- 197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逍遙
-
-
佛法綱要—心經
回覆: 331
由
輕舟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一不異。
梵語 rūpaj śūnyatā 或 yad rūpaj sā śūnyatā。出自玄奘所譯般若心經。為「空即是色」之對句。色,廣義言之,乃物質之總稱。謂一切現象皆為空幻,無有實體。
小乘以人為五蘊之假和合,無獨立自存之實體,故說「人無我」;...
- 331 回覆
- 1255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 18 回覆
- 142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禪宗所見的生命奧義
回覆: 41
由
電火 »
大慧普覺禪師
為益照二禪人入塔
呈起左手骨云。這箇是眉州益。 (畫眉)
呈起右手骨云。這箇是饒州照。 (肚子)
一人會禪。一人會教。 (出將入相)
雖然各自行畢竟同時到。
且道。同時到底事作麼生。
誰家別館池塘裏。一對鴛鴦畫不成。 (劫數 壽元 DNA的頂端)...
- 41 回覆
- 304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為何世尊要求學人離開即離二邊?
回覆: 19
由
周善為 »
為什麼世尊要求學人離開「即離二邊」?
(一)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569》說:「真如、法身.....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嘗,身不能覺,意不能知; 不在心意識,不離心意識 。」...
- 19 回覆
- 154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回覆: 490
由
恆不住 »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雜阿含75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比丘!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 490 回覆
- 1922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理性與感性
回覆: 4
由
電火 »
禪宗都講感性
非一般人能感
讚嘆世尊巧言
如 佛說 >
- 4 回覆
- 63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 10 回覆
- 98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回覆: 137
由
寂照世間 »
以台壇演變來說,原來很興盛,很熱鬧,人很多。到後來人漸漸愈來愈少
,最後,還結束論壇了。
要去了解前因後果,為什麼台壇會如此?原因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多數
人往往都在裝傻,而不願意正視。
舉個例子,美食學校,如果教不會人們煮菜,駕訓班如果教不會人們駕駛...
- 137 回覆
- 2217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什麼是自性能生萬法?
回覆: 83
由
寂照世間 »
禪宗六祖說,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在說什麼?
大般若經卷569
佛說,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
佛在說什麼?
法性能相,就是在解釋六祖說與佛說
而反對法性能相的人
就已經拒絕自性能生萬法與真如雖生諸法了
【《大般若經》卷569...
- 83 回覆
- 463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皈依什麼法?
回覆: 13
由
寂照世間 »
初入佛門,需要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也就是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現在來說歸依法
大家以什麼佛法為歸?依什麼佛法修行?
也就是,你現在修學哪一個法門,還是修學很多法門?
歸什麼法?依什麼法?
大家好好的想一想?
- 13 回覆
- 105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什麼是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回覆: 45
由
寂照世間 »
禪宗六祖說。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誰懂這個?
還不懂的人,你只是佛法的初學者。
因為,你只懂人乘知見,而不懂天乘知見。
而不懂天乘知見,那麼別說你真懂聲聞知見、緣覺知見、大乘般若知見..
因為,二樓都不懂,你不可能真懂三樓、四樓、五樓。
誰來說一下這天乘善法?...
- 45 回覆
- 479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初善.中善.後善
回覆: 45
由
寂照世間 »
《天聖廣燈錄》卷9
洪州大雄山 百丈懷海禪師
夫教語皆三句相連。初.中.後善。
1.初。直須教渠發善心。
2.中。破善心。
3.後。始明好善。
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法非法非今法。總與磨也。
若只說一句。令眾生入地獄。
若三句一時說。渠自入地獄。不于教主事。...
- 45 回覆
- 372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佛法是如何學錯的?
回覆: 30
由
寂照世間 »
多年前,我接觸佛法,而又過了幾年,始終無法開悟。
因此,我有一天突然想到,如果佛法是有用的,那麼,我不可能沒有進步。
我反省自己,接觸佛法也五年了,我得到了多少進步.改變?
結果,沒檢查沒事,一檢查嚇了一大跳。
過去了五年,但是居然,不好意思,我發現,除了一些小小不重要的地方,...
- 30 回覆
- 366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般若波羅蜜,從來不是學人所應證悟標的
回覆: 197
由
周善為 »
此地的“寂照世間”君,經常強調【了悟般若波羅蜜】,如下所錄。
1〉五蘊為何空?還答不出來的人,這表示,你還沒有【了悟般若波羅蜜】。
2〉如果你還沒有【了悟般若波羅蜜】,那麼,不要認為你看懂了般若經。
3〉我的重點,也是金剛經的重點。你需要去【了悟般若波羅蜜】。...
- 197 回覆
- 1273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妙法蓮華經
回覆: 9
由
妙吉祥如意 »
法華經,就是著重開示(法性)的佛經,故命名(妙法蓮華經)!!
為何此經特別提出(究竟涅槃)來做開示呢!?🙄
因為,(究竟涅槃)就是講,行者修佛落腳於滅盡一切法的真空(一真如心)。
而佛法不外乎(法性)與(真如)。
重點在, 阿羅漢已得後身,究竟涅槃,為何佛世尊卻是不予肯定!?...
- 9 回覆
- 111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禪宗公案探討(空拳指上生實解)
回覆: 43
由
電火 »
>
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
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
阿難言:「見。」
佛言:「汝何所見?」
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
- 43 回覆
- 253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回覆: 13
由
寂照世間 »
【《六祖壇經》
行由第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陞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為什麼能成佛?...
- 13 回覆
- 124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不留癡見在人間
回覆: 179
由
次草 »
有能看懂經文而看不懂論的嗎
所謂的看懂是有深度而言的
論會比經義還深嗎
當然不會
倒是也存在各論之間有不同論點
但是很容易不認同論的人
一定有其癡處
要否定論
不是一件易事
我也沒見過現代有這種出色的人才
能否定論
代表其人也能出論了
出論容易嗎
難啊
現代人卻輕鬆自由的發言
這是學佛心態嗎...
- 179 回覆
- 1345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真如在哪裏?
回覆: 76
由
寂照世間 »
就是不學十善法
所以,不懂二樓法,以及不懂三四五樓法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本心、本性,就是真如
那麼,五樓法的真如,是在哪裏?
你有真如嗎?
有,這是佛與祖師大德們說的,
但是,你的真如在哪裏?
你的本心在哪裏?
/////////////////////////////////...
- 76 回覆
- 354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回覆: 81
由
周善為 »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一)
對照《雜阿含75經、343經》可知,四《阿含經》中,常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等比丘說法,佛陀卻不現身。原來,此即續佛慧命,代佛說法也。...
- 81 回覆
- 464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眾生、世界,就是真如背覺合塵而產生的
回覆: 44
由
寂照世間 »
以下就是佛所說的真如背覺合塵的故事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四)
湛山倓虛大師述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請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 44 回覆
- 290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回覆: 461
由
恆不住 »
怎麼淺白解說: 、「涅槃」、「大涅槃」?
一、 二乘是斷盡生死,現證究竟涅槃。
佛菩薩乘是生死即涅槃,不證而證常樂我淨的究竟涅槃即是大涅槃。
二、 若「究竟」是動詞時,那麼涅槃還在探究道路上。
三、 若「究竟」是名詞時,那麼涅槃已達究竟了。
四、...
- 461 回覆
- 1628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妄相」與「實相」
回覆: 600
由
大開眼界 »
很多人雖然嘴巴常講「 妄相 」與「 實相 」
但他們似乎都搞不懂「 妄相 」與「 實相 」的差別
舉例來說,
他們一方面說佛看見的是 實相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說,佛和眾生都看見 相同的世間 。
他們完全沒察覺自己根本是 自語矛盾
如果佛看見的是 實相 ,眾生看見的是 妄相 ,
這表示佛與眾生...
- 600 回覆
- 2212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真如不守自性
回覆: 192
由
次草 »
- 192 回覆
- 786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何謂心法,心所法,色法,涅槃法
回覆: 81
由
次草 »
佛學名相的定義常會有很多爭議
這在印度時期就有
所以會有部派分別
但是有許多名相也是沒有太大爭議
印度的學佛先驅前輩看的是巴利文,梵文
如果名相定義有爭議,早就被記錄下來
因此心法,色法等名相定義
已經過無數前人認同
才能傳承自今
對名相有不同看法的部份
也多有記載傳承...
- 81 回覆
- 491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略論明心見性
回覆: 50
由
寂照世間 »
《略論明心見性》元音老人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一.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二.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三.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 50 回覆
- 319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新老怪
-
-
如來座
回覆: 42
由
寂照世間 »
【《妙法蓮華經》
法師品第十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1.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
2.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3.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 42 回覆
- 273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南傳祖師覺音尊者實為大乘人:以《華嚴經、首楞嚴經、大般若經、清淨道論》為證
回覆: 29
由
周善為 »
(一)
南傳學人犀牛大德表示;「從未發現南傳祖師覺音是個大乘人」。這當中,一種可能原因是,他對《清淨道論》不熟悉,另一種可能原因則是,他對大乘諸經太陌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九》〈80卷本〉
覺林菩薩偈曰: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 29 回覆
- 193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中乘—>大乘—>最上乘間之轉折》
回覆: 35
由
周善為 »
論《中乘—>大乘—>最上乘間之轉折》:依《六祖壇經、永嘉集、金剛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長阿含23堅固經、楞伽經、大般涅槃經、維摩詰所說經、菩薩處胎經》等。
😀諸君參與討論法義時,敬請同步引證完整經文。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
僧智常。信州貴谿人。髫年出家。志求見性。一日參禮。...
- 35 回覆
- 258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回覆: 52
由
周善為 »
神通、四大、與識的關聯性:依長阿含堅固經
長阿含24堅固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那難陀城波婆利掩次林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有長者子名曰堅固,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 52 回覆
- 330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何謂遮遣諸佛無上正等菩提顯示涅槃
回覆: 124
由
次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二分甚深義品第五十五之二
爾時,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色亦名甚深?云何受、想、行、識亦名甚深?如是乃至云何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亦名甚深?云何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名甚深?」...
- 124 回覆
- 527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十善業道經
回覆: 44
由
寂照世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5 冊 No. 0600 十善業道經
No. 600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 44 回覆
- 439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回覆: 136
由
周善為 »
諸法因緣生,因緣何所生?當知,因緣心所生。
(一)
承二楞子君有言:
《稻竿經》曰:「以佛陀見稻稈之生長,告諸比丘:若見因緣,彼即見法;若見於法,即能見佛。」
「實相」與「妄相」,在於有無見緣起、見法,見法之後才能升起無漏智慧,才會有所謂的法身。...
- 136 回覆
- 620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大開眼界
-
-
般若波羅蜜
回覆: 82
由
寂照世間 »
藍海千尋 寫: ↑週四 7月 01, 2021 6:15 pm
雲破大德 .你曾舉經如下:
1.般若經言:菩薩、菩薩名,眾生、眾生名,乃至一切法,皆是名假、法假。一切法無所有,無著無得,皆不可得。
2.般若經言: 一切法如夢幻泡影故眾生名假,眾生假名,...
- 82 回覆
- 1475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七會) 曼殊室利分
回覆: 25
由
寂照世間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4
第七曼殊室利分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百千人俱,皆阿羅漢,唯阿難陀猶居學地,舍利子等而為上首。復與菩薩摩訶薩眾十千人俱,皆不退轉功德甲冑而自莊嚴,慈氏菩薩、妙吉祥菩薩、無礙辯菩薩、不捨善軛菩薩而為上首。...
- 25 回覆
- 136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三藏之中,論藏意在何處?
回覆: 17
由
周善為 »
《三藏之中,論藏意在何處?》
(一)
承藍海千尋君有言:
「佛釋尊說法五十年(或說49年),所說八萬四千法藏,若不能行判教,那前說中說後說(前善中善後善)矛盾之處不勝枚舉,應以何為依,以何為正?...
- 17 回覆
- 118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滅盡定是有為法,究竟涅槃是無為法
回覆: 380
由
次草 »
大智度論第三十二卷
一切有為法,皆從四緣生,所謂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
「因緣」者,相應因、共生因、自種因、遍因、報因——是五因名為因緣。復次,一切有為法,亦名因緣。
「次第緣」者,除阿羅漢過去、現在末後心心數法,諸餘過去、現在心心數法,能與次第,是名次第緣。...
- 380 回覆
- 1445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八會) 那伽室利分
回覆: 10
由
寂照世間 »
大般若經 第八會 那伽室利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六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八 那伽室利分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為諸大眾宣揚正法。
爾時,妙吉祥菩薩摩訶薩於日初分著衣持鉢,漸次將入室羅筏城。
時,有菩薩名龍吉祥,見已問言:「尊者何所往?」...
- 10 回覆
- 91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無生法忍與究竟涅槃
回覆: 130
由
次草 »
大智度論第29卷
問曰:
菩薩若能作佛身說法度眾生者,與佛有何差別?
答曰:
菩薩有大神力,住十住地,具足佛法而住世間,廣度眾生故,不取涅槃;亦如幻師自變化身,為人說法,非真佛身;雖爾度脫眾生,有量有限。佛所度者,無量無限。...
- 130 回覆
- 557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 5 回覆
- 71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回覆: 22
由
周善為 »
(一)
據《中阿含157經》,佛陀所證三明,皆從「無智滅而智生,闇壞而明成,無明滅而明生亅悟來。
此之三句,其實同於《雜阿含347須深經》「有生故有老死」,「有無明故有行」,以及「無生故無老死」,「無無明故無行」,也就是所謂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亅。...
- 22 回覆
- 163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甚麼叫做大乗,佛說:一乗道、真如法、甘露法。
回覆: 107
由
恆不住 »
甚麼叫做大乗、一乗道、真如法呢?
其實就在佛說無無明的十二緣法, 滅已, 生就是。
可惜二乗不知未看到。
這裡同樣觀四念處,二乗觀與大乗觀不一樣。
先看看佛弟子大神通尊者大目犍怎麼正受的?!
再來討論!
:| 雜阿含經(五三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
- 107 回覆
- 489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念佛之功德
回覆: 32
由
藍海千尋 »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月輪品第三
................. 修念佛行者 為得大功德
東方阿閦佛 南方寶生佛 西方阿彌陀
北方不空成 如是等無量 恒河沙諸佛
稱常念名號 恭敬禮供養 經於百千歲
是諸功德者 知見之功德 能作比量者
是諸功德者 不及於見性 須臾之功德
百分亦千分...
- 32 回覆
- 235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伊字三㸃
回覆: 177
由
周善為 »
《妙法蓮華經》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據上述二項經文,妙吉祥大德宣稱:...
- 177 回覆
- 696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新老怪
-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回覆: 9
由
寂照世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等同大般若經二會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08 冊 No. 022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No. 223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 9 回覆
- 114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回覆: 19
由
周善為 »
《長阿含2遊行經》中,所言「廣經」者,即「方廣經亅、「大乘經」。這顯示了,阿難等人所結集的四阿含經,僅係佛陀四十九年所說諸法中之一部分,而非全部。
《長阿含2遊行經》中的「四大教法」,則更明白指出,佛陀一生所說之法,不可侷限為任一學人之所見所聞,包括阿難及其所誦出的四阿含經在內。...
- 19 回覆
- 136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佛說:不習二乘法,何能學大乘?
回覆: 136
由
周善為 »
佛說:「無力飲池河,詎能吞大海?不習二乘法,何能學大乘?」
淨空法師亦曾表示:「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
請問理由如何?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六》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有依行品第四之二...
- 136 回覆
- 602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發表高見所需具有的主動性
回覆: 34
由
次草 »
當有與佛教傳承法義相左意見發表時
發表人的心態為何
如何明白表示自己自認的高見因由
什麼是交待清楚
什麼是自以為是
不管是什麼高見
就看其主動提出其他經論的動作
就能知道這個人是否真的在討論佛法
如果認為自己所想的才是佛法
這種主觀想法卻絕對是學習佛法的最大障礙
要達成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 34 回覆
- 255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中國儒道二家思想,與佛教法義的銜接
回覆: 14
由
周善為 »
《中國儒道二家思想,與佛教法義的銜接》
女人搔首弄姿招蜂引蝶,是與生俱來的母性使然。她需要男人協助建立她的家庭、她的城堡,並養育她的後代,所以她需要愛情。之後,若能進入文明產物的婚姻,對於她的後代來說,則是更加上了一層法律的保障。...
- 14 回覆
- 105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夢幻泡影」與「夢」
回覆: 23
由
大開眼界 »
很多人搞不懂「夢幻泡影」其實就是「諸法實相」
《佛說佛母出生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切法如夢.如幻.如影.如響。如是名為 諸法實相 。
所以...
夢醒 , 才會看見 世間 如夢幻泡影 。只有 幻影 , 沒有實物 ... ← 這叫做「 見諸法實相 」
未醒 , 則是看見 世間都是...
- 23 回覆
- 172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何謂能相所相
回覆: 149
由
次草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
無著菩薩造
大唐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述求品之二
所相及能相 如是相差別
為攝利眾生 諸佛開示現
釋曰。相有二種。一者所相。二者能相。此偈總舉。餘偈別釋。偈曰。
共及心及見 及位及不轉
略說所相五 廣說則無量...
- 149 回覆
- 525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 30 回覆
- 301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 69 回覆
- 468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回覆: 186
由
寂照世間 »
【《心經抉隱》 元音老人
一總持分
講到了((五蘊皆))空,何謂空呢?可分為下面五種空。
(一)頑虛空:
就是我們平常人所說的有、無之空。東西來了就是有,東西沒有了就是空。這個空是相對的空。
(二)斷滅空:...
- 186 回覆
- 1911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離欲、惡不善法是小乘法嗎
回覆: 606
由
次草 »
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
須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這小段經文到底要表達何義
- 606 回覆
- 2844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吃不吃肉討論
回覆: 11
由
沙塵封眼 »
有關斷吃肉的問題,略截取佛在大般涅槃經提出相關要義如下:
「因事漸次而制」…
「菩薩不習食肉。為度眾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薩清淨之食。猶尚不食。況當食肉。」…
「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 11 回覆
- 139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貢巴
-
-
佛法在世間
回覆: 34
由
次草 »
六祖說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何謂世間
六祖說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華嚴經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義
世間就是一心一世界
但是要找到能常住的世間
又全無希望
見一法可以通萬法
因為本質都是空...
- 34 回覆
- 343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新老怪
-
-
佛之知見(正知見)
回覆: 121
由
輕舟 »
眾生顛倒迷己逐物,為物法所轉,無常變異故無我。
大修行人識心達本不為物所轉故得名常樂我淨。
- 121 回覆
- 911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輕舟
-
-
公案的意義
回覆: 51
由
次草 »
公案無非是二人以上的對談
或是單一人的心境轉變
要了解公案
需要對心境的了解
但是眾多公案有當時的俚語用詞
如果要知道當事人的用意
除非有研究的人解說
不然您會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解說
所以要研究公案必需認清自己有幾分的了解
同時也是在了解心境與心性
心境是修為的差別
心性是轉變的因素...
- 51 回覆
- 432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 2 回覆
- 62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回覆: 61
由
寂照世間 »
佛法這麼好,為什麼,多數人無法在佛法之中進步成長?
無法一路成長,
無法一門深入,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61 回覆
- 574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7 回覆
- 122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普通人
-
-
禪宗公案討論
回覆: 11
由
次草 »
禪宗公案內容
對學人會有什麼幫助
經過討論
可以使對公案有興趣者更了解
禪宗祖先要傳達的心意
過程需要對當時俚語先行了解
因此有未確定含義的俚語公案
應該放在後頭討論
選擇討論公案的體材
當然要由淺入深
公案離不開心的種種現象
了解公案跟了解眾生心是一回事
也是了解五蘊之道...
- 11 回覆
- 148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學佛修行是為了什麼?
回覆: 35
由
大開眼界 »
《増一阿含經》
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學道者。以求無爲道 滅五陰 身。是以學道。
如上面經文阿難所言,他隨佛出家是為了 滅五陰 ,求 無為道 。
但現在的學人 似乎都忘了學佛的目的是為了 滅五陰 。
現今學人已經不講「 滅五陰 」,反而都在講「 開悟 」
問題是: 不滅五陰 而想開悟...
- 35 回覆
- 408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蔡葉
-
-
2023 《第九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全球徵文
回覆: 2
由
Viirya »
~~ 歡迎投稿 ,敬請協助轉發~~
2023 《第九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全球徵文
《The 9th Chinese Buddhism & Sheng Ye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all for Papers and Call for...
- 2 回覆
- 69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蔡葉
-
-
現實生活中的佛法運用。
回覆: 15
由
漫步的犀牛 »
許多學友對各宗各派的佛法,各有精采心得。
請教有緣的學友,該如何就以下 玄妙的佛法 ,來解決一些常見的社會現象,。
問題 : 如何藉助下列的 佛法工具 ,來療癒 ABCD等4種 社會現象 ?!
佛法工具 :
1。 藉由念 諸佛聖號
2。 使用 自性、佛性、如來藏 的道理...
- 15 回覆
- 192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回覆: 35
由
般若1號 »
從靈魂(中陰身)修到法身是怎麼情況?
在法身的領域是頓修還是漸次?
(中陰身)有沒有體相用?
在中陰身的領域業力是如何轉化?
- 35 回覆
- 409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怪道1412
-
-
無相=非有非無
回覆: 76
由
大開眼界 »
再來講一個很多人常有的 邪說
他們常說.....
佛性 非有非無 ,因此 無相、空無一物 都偏頗於「無」,墮於 二邊 ,不符合 中道
這些人是完全搞不清【 有.無 】的「無」,與【 無相 】的「無」,到底有何差別,
才會將「 無相,空無一物 」亂扯為 墮二邊
《大乘入楞伽經》...
- 76 回覆
- 613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內分妄情與外分虛想
回覆: 11
由
沙塵封眼 »
楞嚴經云
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阿難。 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
- 11 回覆
- 153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東正
-
-
佛智是自利嗎
回覆: 132
由
次草 »
有誰能知佛智
知了才會說佛智是自利
經論找的到佛智是自利的說法嗎
佛智若是自利非是利他
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即是自利非是利他
般若波羅蜜多即是自利非是利他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智與大悲心是二嗎
有聽過有智無悲,有悲無智
這是描述情智無法平等的現象
當然有其各別原因
為何要悲智雙運...
- 132 回覆
- 858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貢巴
-
-
- 152 回覆
- 1453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前六識是色法。不是心法
回覆: 275
由
大開眼界 »
「 前六識是 心法 」這種說法是出自 少數論師 所寫的「論」。
但《成唯識論》說,前六識「 非是心性 」。即,非心法。
《成唯識論》
如識 間斷 易脱起故。不自在故。 非心性 故。不能持種亦 不受熏 。
由此可知,「 前六識是心法 」是 某些論師 的錯誤知見。毫無佛經根據。...
- 275 回覆
- 2447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慈悲心
回覆: 65
由
二楞子 »
請教諸法友:
《金剛經》云:「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那修者要如何發起慈悲心呢?
- 65 回覆
- 526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中陰?
回覆: 53
由
沙塵封眼 »
憨山大師著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之下面這段,談到「 死後捨命,未受後報,尚有中陰身 」,不知有沒有對中陰身有研究的大德可以不吝談談或討論一下。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 53 回覆
- 488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沙塵封眼
-
-
學習如何學習佛法的重要性
回覆: 7
由
次草 »
如何學習佛法
學佛目的為何
如何避免錯誤的學習心態
如何了解前人學習的心態
如果一開始學習心態就錯了
如何自覺
為何學佛中會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出現
每個心態都是能被理解被覺知的
卻為何眾生不能自覺
要用什麼話題切入
要如何了解一切眾生心態
為何事關至要的正見不被重視
為何事物的道理會被複雜顛倒化...
- 7 回覆
- 124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識」不等同「前六識」
回覆: 41
由
大開眼界 »
很多人拿「 識 即 六識身 。眼識身 耳識身 鼻識身 舌識身 身識身 意識身 」經文,
想證明 第8識=前六識
這完全是看不懂佛經 所做出的謬論。
「識」 絕不可能 等於「前六識」。
經證如下:
《成唯識論》
第八名心。集諸法種起諸法故。
第七名意。縁藏識等 恒審思量 爲我等故。...
- 41 回覆
- 381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前六識是色? 這是錯誤的命題
回覆: 3
由
恆不住 »
前六識是內色?
這是錯誤的命題。
因為佛說的是:前六識有、無色(物質)。
絕沒有說前六識直接等於色(物質)。
大寶積經 卷第一百九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之一
爾時跋陀羅白佛言: 「世尊!彼識云何有色?」...
- 3 回覆
- 90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恆不住
-
-
何謂「無世間」
回覆: 84
由
大開眼界 »
《大乘入楞伽經》離妄 無世間 。
《大方廣佛華嚴經》無明若滅者。則 無有世間
佛經說,無明若滅,則 無有世間 。
很多人說,「無世間」並不是指【世間消失】。世間仍然存在,
世間只是 非真實地 繼續存在。
這些人的說法 完全是胡扯 。
佛經說「 無世間 」 意思就是指「 世間完全消失 」...
- 84 回覆
- 626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見與見緣
回覆: 288
由
沙塵封眼 »
楞嚴經云
見與見緣,并所想相。 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
按楞嚴經開示,見所緣者,不過明、暗、通、壅、緣、空、澄、霽八緣而已!而見見緣起生,見見緣去滅,見此生滅相同屬無明妄見相,如...
- 288 回覆
- 1531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五陰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回覆: 187
由
大開眼界 »
許多人喜歡拿下面楞嚴經文來證明:五陰 六入都是 如來藏 。
《楞嚴經 卷二》
云何 五陰本如來藏妙眞如性...
- 187 回覆
- 1058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藍海千尋專輯。
回覆: 134
由
輕舟 »
一.
四大是種性.不是空性
既是種性.本不存在!
二.
真理也常住不變異,但真理能離開萬法有嗎?離開萬法真理有存在的必要嗎?
今天說一切法無自性,色即是空,是指有個無自性及空可以存在萬法之外嗎?
若真理常住不變易.那此真理非因非果....這是可以確定的!...
- 134 回覆
- 719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念佛求生西方的悖反問題
回覆: 158
由
漫步的犀牛 »
這是一個專志念佛求生的縮影,
但也是一個悖反的問題。
細心的學友一定看的出來其中的矛盾,因此,提出來請教睿智的學友,如何如法地解決這個求生問題。
問題 :
小高相信真的有一個極樂國土,非常嚮往西方淨土,
因此,他日以繼夜地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 158 回覆
- 1376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貢巴
-
-
無自性與性空
回覆: 52
由
次草 »
- 52 回覆
- 414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回覆: 299
由
大開眼界 »
「 煩惱即菩提 」「 生死即涅槃 」 這類句子
很多人都是依照 表面字義 在做解釋(譬如, 煩惱就是菩提 )
但如果把經文貼出來看...
卻發現這類句子的真正意思 根本不是 表面字義 所表達的那種意思。
這說明很多人對這類句子 都是錯誤解讀。曲解佛法
- 299 回覆
- 1416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說「空無一物」是斷滅空,即是謗佛謗法
回覆: 50
由
大開眼界 »
《大寶積經》
空 如來藏。所謂 離於 不解脫智, 一切煩惱。
不空 如來藏。 具 過恒沙佛解脫智, 不思議法。
《大般涅槃經》
空者 謂 無 二十五有及諸煩惱.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為行。
不空者 謂真實善色.常樂我淨
上面經文說,
1. 空 如來藏:離於一切煩惱,一切 有 ,一切...
- 50 回覆
- 468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談談如何永斷輪迴?
回覆: 26
由
沙塵封眼 »
圓覺經云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 26 回覆
- 251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萬法是什麼
回覆: 48
由
次草 »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
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
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
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
- 48 回覆
- 372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既然知道何不依照世尊在<<楞嚴經的開示而做?
回覆: 2
由
電火 »
>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以是義故, 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 。
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
- 2 回覆
- 100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佛之知見(正知見)。
回覆: 521
由
輕舟 »
諸佛以一大事出現於世,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有智慧的人怎麼看待事情。)...
- 521 回覆
- 2212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輕舟
-
-
只見其性,不見其相。
回覆: 532
由
沙塵封眼 »
『只見其性,不見其相。』
昔日佛祖拈起蓮花,面向眾人,瞬目揚眉,一言不發。眾人不知佛祖何意,也都默然無語。此時只有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破顏而笑。佛祖便說道:“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六祖說: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 532 回覆
- 2445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 76 回覆
- 550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無所得的陷阱 (體認)
回覆: 317
由
漫步的犀牛 »
偶然看到版上諸友談論到 無所得 的義理、運用。
那麼,個人藉此機緣,也來詢問一下到底甚麼是 : 無所得 !
無所得 , 又名無所有,梵文:aprāptitva 。(定義請自行查閱佛學辭典,此處不贅述)
狀態 :
有一個弟子,他如此在靜坐中禪思 :
1. 他認識到、並相信著 :...
- 317 回覆
- 1805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 14 回覆
- 207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阿陀那識
回覆: 50
由
靜明 »
阿陀那識
又作陀那識,印度瑜伽行派及我國法相宗用語。新譯家將之意譯作「執」、「執持」、「執我」,並以之為第八識之別名;舊譯家譯作「無解」,而以之為第七識之別名。...
- 50 回覆
- 467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慧解脫: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回覆: 64
由
電火 »
無無明故無行 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 五蘊 皆空.....0
五蘊包括 行蘊
- 64 回覆
- 546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真如.不動與不生滅
回覆: 18
由
電火 »
>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
應當先擇死生根本,
依 不生滅圓湛性成 ,
以 湛旋其虛妄滅生 ,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
無生滅性為因地心 ,
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
沙土自沈清水現前,
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 18 回覆
- 201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 7 回覆
- 132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無相不相
-
-
佛法與憂鬱症的關聯
回覆: 68
由
逍遙 »
此影片不長,不訪先看一下,以方便對焦一下焦點
約10年前,心中曾產生一個疑惑
那時我認為憂鬱症是一種心理因素的疾病
學佛的人,尤其是已經有一定深入的人
他的心裡是無爭的,無壓力的,無求無羈絆的
一定不會有憂鬱症(一個解脫的人,怎麼可能有憂鬱症?)
因為--找不出憂鬱症能在他身上形成的原因...
- 68 回覆
- 583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貢巴
-
-
- 13 回覆
- 182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回覆: 48
由
電火 »
如來即是法:
善男子!我觀諸行悉皆無常。云何知耶?
以因緣故。若有諸法從緣生者,則知無常。
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
- 48 回覆
- 425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根本智與枝葉智
回覆: 8
由
沙塵封眼 »
「根本智與枝葉智」
法華經云:爾時佛告舍利弗:「 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佛必需要從根本智著手,沈迷在枝葉智上是沒用的。
- 8 回覆
- 113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空就是什麼都沒有
回覆: 138
由
藍海千尋 »
空就是什麼都沒有
這個花花世界裏所有的物(五蘊有),全部是假,本不存在。
而此花花世界裏的物全都是依空而顯(立)。
即然物是假,本不存在,應予除滅,當一切物除滅後 ,只會剩下空無一物的虛空(真空),乃至連虛空之名亦不可立。
(一切法也是如此,不存在,是除滅的對象)...
- 138 回覆
- 797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論阿陀那識是甚麼?
回覆: 226
由
恆不住 »
若沒有阿陀那識
就沒有
阿賴耶識
異熟識
無垢識
若有異見的請指教。
說閒話者勿入。
- 226 回覆
- 1355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藍海千尋
-
-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上(無明實性即佛性)
回覆: 159
由
電火 »
......0
爾時眾中有一苾芻,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禮佛,白言:「世尊!云何無明所緣殊勝?」
世尊告曰:「無明所緣,即是一切若因若果有眾過患諸雜染品,及以一切 若因若果有眾功德諸清淨品 ,是名無明所緣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行相殊勝?」...
- 159 回覆
- 1072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生死即涅槃"所依何經?
回覆: 22
由
電火 »
>
舍利弗。何等經中名為了義。何等經中名不了義。
舍利弗。若諸經中宣說世俗名不了義。
宣說勝義名為了義。
宣說作業煩惱名不了義。宣說煩惱業盡名為了義。
宣說厭離生死趣求涅槃名不了義。 宣說生死涅槃無二無別名為了義 。
宣說種種文句差別名不了義。宣說甚深難見難覺名為了義。
- 22 回覆
- 227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關於佛法的另一個常見雷區的意見詢問
回覆: 175
由
漫步的犀牛 »
諸位學友,
如題所示, 本師 釋迦牟尼佛 一生的教法,有沒有是 阿難尊者 沒聽過的 ?
如果, 有阿難尊者 沒聽過的教法 ;那就有可能在後世,透過天人、託夢、擲筊、山海...等等處,隨緣流傳出來。
如果 不可能...
- 175 回覆
- 1729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大開眼界
-
-
何謂「諸法因緣生」?
回覆: 18
由
大開眼界 »
幾乎所有學佛的人 都搞錯「 諸法因緣生 」這件事
舉例來說:
藉由木頭以及人用手組裝這些因緣,才能有椅子出現。
這是大部份人所認知的「 諸法因緣生 」
但,這根本不是佛法所說的「 諸法因緣生 」
《大寶積經》
眼色倶為緣 。 而生起於識...
如是 生諸法 。 和合互相生
《入楞伽經》...
- 18 回覆
- 245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如何如如不動?
回覆: 217
由
寂照世間 »
面對人世間的紛紛擾擾、是非對錯;
面對煩惱痛苦、生老病死;
學佛之人應該如何處理?
而讓自己可以如如不動,不取於相。
有沒有人會?
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金剛經的重點。
- 217 回覆
- 1615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頓法,要不要持戒?修善?
回覆: 39
由
寂照世間 »
《六祖壇經》
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妬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六祖壇經》...
- 39 回覆
- 387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回覆: 433
由
恆不住 »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
有人堅持決定「無所得」才對,更說沒有「有所得」。
但佛云何反說:「…是故 所得 一切智智,非有所得故得,亦非無所得故得,有所得法、無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一切智智...
- 433 回覆
- 2597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楞嚴咒
回覆: 9
由
電火 »
持頌 >會因每位持頌者的狀況不一樣加持力會有不同
畢竟每個人的先天因緣不同 或傳承 或自修
所以加持力會不一樣
只要發心都有加持力
- 9 回覆
- 125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戒律問題
回覆: 35
由
五谷豐登 »
- 35 回覆
- 454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國王與賊
回覆: 4
由
沙塵封眼 »
【八識心王】
(名數)眼等之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為心王。與之相應而起之作意、觸、受等之別作用,為心所有法。略曰心所。...
- 4 回覆
- 98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沙塵封眼
-
-
透過「六識」重新學習佛法
回覆: 29
由
大開眼界 »
沒有把 佛法基礎 學好 能引生一系列的錯誤佛法觀念。
譬如,原始佛教只講 六識 ; 六識 是心...這些都是謬論
所以現在就來看佛經對「 六識 」的教導。以求對「 六識 」有個正確認知。
《相應部 35相應 93經》
「諸比丘! 緣二法 而生 識 。諸比丘!如何 緣二法而生識 耶?...
- 29 回覆
- 276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最接近佛說的未來人法說XR21
回覆: 1
由
電火 »
成住壞空
秩序者出現
如來即是法
一合相即是不可說
第七維度是分水嶺(無生法忍)
- 1 回覆
- 73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唯識宗在說甚麼?
回覆: 105
由
電火 »
唯識宗老祖:彌勒菩薩
傳無著(作攝大乘論)
無著傳世親(為 攝大乘論 作釋)
攝大乘論識 翻譯本有:
真諦法師
玄奘法師
以兩種翻譯本作比較
以窺 唯識 真實意
- 105 回覆
- 1227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科學證明【我不存在】
回覆: 16
由
普通人 »
科學證明【我不存在】
影片重點
潛意識(末那)決定行動
意識(填補行動空缺)(讓我誤以為我)
- 16 回覆
- 190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麻煩要讓自己進步
回覆: 12
由
寂照世間 »
修學佛法,要讓自己進步成長,得到良好的改變
要能夠愈來愈好,愈來愈進步,也就是愈來愈精進
什麼是精進?
精於進步,就是精進
不要一年如此,五年如此,然後過了很多年,還依然在原地踏步
如此一來,就對不起佛,對不起菩薩們、祖師大德們..
也對不起佛法
請讓自己愈來愈進步
- 12 回覆
- 169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您以為這些都是學佛人?
回覆: 21
由
周善為 »
這些錯亂說法者、說相似佛法者、說相似般若波羅蜜者,這些非法說法、法說非法者,這些無論您如何理事具足苦口勸說卻依舊執意謗佛謗法者,還有那些自己雖不謗法卻一味替謗法人圓場說好話者,他們有的是在家人,有的是岀家眾,您以為他們跟你我一樣,都是學佛人?您錯了!這些人都是魔波旬的子孫徒眾,這些人生生世世以來,都...
- 21 回覆
- 286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靜明
-
-
《法華經 》大乘、佛乘、未曾有法,禪宗謂曰:一切現成
回覆: 22
由
周善為 »
《法華經 》所說「 大乘、一乘、佛乘、未曾有法 」者,大乘禪宗謂曰「 若論佛法,一切現成 」。
按:『方便品第二』末,佛才剛說完偈語, 未曾有 說任何法,『譬喻品第三』才起,「舍利弗便踴躍歡喜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 未曾有 !」何以故?...
- 22 回覆
- 265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諸法無受三昧】
回覆: 212
由
寂照世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共摩訶比丘僧大數五千分,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其心調柔軟摩訶那伽,所作已辦,棄擔能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已得解脫——唯阿難在學地得須陀洹。復有五百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皆得聖諦。...
- 212 回覆
- 1693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關於 金剛經中 「實」的討論
回覆: 183
由
東正 »
金剛經中
有此一個詞「實」
是何意義
歡迎各位師兄提出討論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
這裡提到
對於「經文之義生起了信」
這裡很明顯的看的出來...
- 183 回覆
- 1383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9 回覆
- 159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眾生即佛,佛即眾生
回覆: 3
由
神棍 »
吾不禮佛,只禮眾生,
吾不供佛,只供眾生,
心不繫佛,只繫眾生,
心不念佛,只念眾生,
暮然回首,
眾生即佛,佛即眾生。
生活皆道場,
小我化大我;
色空本不二,
眾生皆佛陀。
- 3 回覆
- 110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46 回覆
- 524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回覆: 247
由
軟體之美 »
印光大师的回答来看,似乎是为了让法宝可以不亏本流通定成本价为宜,如果盈利多,招人诽谤反而不好:...
- 247 回覆
- 3596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東正
-
-
白話公案
回覆: 34
由
電火 »
讀公案要原文
解公案用白話
動動腦思維修
不要被現有的邏輯解公案拘束住
- 34 回覆
- 353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何謂大乘?
回覆: 144
由
藍海千尋 »
- 144 回覆
- 1102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 47 回覆
- 442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無相不相
-
-
現識=前六識
回覆: 174
由
大開眼界 »
根據楞伽經經文, 現識 明明是 前六識 ,
但很多人卻一直謬說 現識是第八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譬如 明鏡持諸色像 。 現識 處現亦復如是。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如眼識一切諸根 微塵毛孔俱生。隨次境界生亦復如是。 譬如明鏡現眾色像 。
上面經文說, 現識 如明鏡持諸色像。...
- 174 回覆
- 1510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五谷豐登
-
-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回覆: 21
由
藍海千尋 »
從法華經譬喻品 以信得入.非己智分 談起.
末學初上舊台壇.就曾公開表示肯定日蓮.但同時也肯定推崇天台.法鼓山聖嚴.慈濟證嚴
因為他們都是末法妙法蓮華經廣演主要的推手
1.在日本.日蓮為守護法華經力戰諸宗.甚至遭幾度流放.被斬首未果.都不能改其志.光這點.恐怕都非現在所謂高僧大德所能有的氣節....
- 21 回覆
- 244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靜明
-
-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回覆: 459
由
周善為 »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每每看到引證入楞伽經,都會不免想到一段千年以來,刻意被忽視的經文 : 《入楞伽經卷遮食肉品第十六》「大慧!我於《象腋》、《央掘魔》、《涅槃》、《大雲》等一切修多羅中不聽食肉,亦不說肉入於食味。」周學友,這段經文,學友不會覺得令人搖頭嘆息嗎?!
/漫步的犀牛...
- 459 回覆
- 3125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何謂大乘?
回覆: 1060
由
藍海千尋 »
- 1060 回覆
- 14505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靜明
-
-
- 56 回覆
- 725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意生身”的問題!!
回覆: 80
由
無相不相 »
意生身 或 意成身 在地球的 我們 根本修不出來 .. .
請問要怎麼樣才能修行突破
這 意生身 的問題 ??
- 80 回覆
- 730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 138 回覆
- 995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討論關於性覺與性寂(轉貼LeeLee師兄的發文)
回覆: 242
由
東正 »
吕澂先生批评中国佛教是性觉,而印度佛教是性寂,有趣的是好像不知道大乘佛教的目标是菩提,很多人批评起信论混淆了无为法与有为法的区别,如果考察一下无为法与有为法的区别是凭借什么,无为法是字面意思无作为,无造作,因为有为法是造作,因为解脱就是摆脱有为法,摆脱造作。也就是小乘佛教(如果不考虑大众部对无为的扩...
- 242 回覆
- 1794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東正
-
-
諸相由一切見成
回覆: 21
由
次草 »
次草兄:
>4.佛說諸相
只是說莊嚴相嗎
回:
是呀。
佛真實語者,若不說莊嚴相,則一切相本虛妄無實無性。
>金剛經是說給莊嚴菩薩聽而已嗎
回:
是也不是。
因為佛一音演說,隨眾生心各得其解。
>諸相就是一切相
一切相由一切見成
從相入手就會深入見
深入見就不會茫然亂說...
- 21 回覆
- 245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逍遙
-
-
(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知見
回覆: 10
由
寂照世間 »
佛傳五乘法,或傳三乘法,但原理是相同的。
人的程度有高有低,而若想要究竟成佛,就需要一門深入佛法。
因此,佛才設下方便法門,傳下三乘法、五乘法。
佛有最高明的智慧與大智慧,所以,佛才是最正確的。
凡夫即人乘、天乘
而人於是程度也有高低,因此知見也有高低...
- 10 回覆
- 160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大乘禪法三部曲】受持讀誦,現法禪思,捨離心相:依雜阿含經
回覆: 155
由
周善為 »
一、以《雜阿含經》為主,本題試論【大乘禪法三部曲】,一者【受持讀誦】,二者【現法禪思】,三者【捨離心相】。
所言【現法禪思】者,即針對所持誦的《雜阿含經》關鍵經文,實修大乘禪法觀行功夫。【捨離心相】者,即《解深密經》所說的「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一切如來定...
- 155 回覆
- 1391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未證謂證者的狐狸尾巴
回覆: 59
由
周善為 »
般若,即是真如啟用,真如又稱為覺,而覺性啟用,對於修行人來講,就是屬於功夫理論了,因為這是屬於個人的工夫的修持,所以如我過去所提出的,佛法修行功夫有他的層次進展 ,約是:生起次第……初地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圓滿次第……第八地證一真如心,完成心解脫,生圓不二次第……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59 回覆
- 610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妙吉祥如意
-
-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回覆: 142
由
周善為 »
一、《解深密經》及《深密解脫經》似為諸阿含經與大乘唯識教說之間的重要過渡
《解深密經 無自性相品第五》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
- 142 回覆
- 1213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 226 回覆
- 1720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東正
-
-
誰說「阿那含因入滅盡定,而證得阿羅漢果」?
回覆: 52
由
周善為 »
誰說「阿那含因入【滅盡定】,而證得阿羅漢果」?
《雜阿含259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共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
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起】,詣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相娛悅已,卻坐一面。
時,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欲有所問,仁者寧有閑暇見答以不?」...
- 52 回覆
- 576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河中雨
-
-
經典的判斷 :佛說善業經
回覆: 34
由
漫步的犀牛 »
為了辨識佛法,特以下列這部經典,請版上學友參酌,看看是不是正信的經典。
若認為不是,請為犀牛指出問題何在。
經名 : 佛說善業經
經文 :
一時,佛住毘舍離城。
爾時,世尊告諸離車人:
於自洲、住於自依,住於法洲、住於法依,不異洲、不異依。...
- 34 回覆
- 415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生活中的佛法
回覆: 15
由
漫步的犀牛 »
前提 :
版上諸位學友,腹笥甚廣、別具手眼;因此,就教一個生活小問題。
情境 : 跟朋友們上餐素食餐館,全部純素、不含五辛與蛋奶、酒精。
朋友們不贊成每人各點一樣,因此,一致決定讓唯一學佛的你為大家點菜,不得推諉。
問題 : 你點菜時,要如何用心 ? 讓自己的心,既不 喜貪 、又不...
- 15 回覆
- 207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第六識是色法」非正說
回覆: 10
由
普通人 »
很多人有膠水剪貼一小段經文用我執心亂翻譯的壞習慣害死人,這邊才是意意識完整的心理作用,不是把意識狀態單獨推到色法
------------------------------------------------------------------------...
- 10 回覆
- 177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普通人
-
-
原來,「恆不住」與「寂照世間」係同一人
回覆: 9
由
周善為 »
原來,「恆不住」與「寂照世間」係同一人。
「寂照世間」說:有當下即是無生,故不離有,別有無生啊!
「恆不住」說:有當下即是無生,故不離有,別有無生啊!
你們二人不僅語氣一致,用字遣詞也一模一樣。
請問,論壇管理者,要如何處置?
- 9 回覆
- 158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無說之說
回覆: 21
由
寂照世間 »
《維摩詰所說經.卷第一》
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
譬如幻士,為幻人說法。當建是意,而為說法。
那麼
是維摩詰居士是有說?還是沒有說?
而我們一樣看到經文
我們是有聽聞?還是沒有?
而佛自言沒有說過一個字,也可以是同樣的理由。
佛說法,無說無示,沒說過一個字。...
- 21 回覆
- 296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輕舟
-
-
大乘禪波羅密
回覆: 40
由
漫步的犀牛 »
諸位大乘學友,
由於大乘所學三昧,廣大無艮,包含一切諸三昧。
因此,有個基礎的禪波羅密問題,想請教版上諸大乘弟子 。
問題 : 如何從無所有處定,轉上修學 非想非非想處定 ?
請資深的大乘學友約略、重點提示即可;或提供修學 非想非非想處定 的大乘經文以資參考。
感謝提供、分享。...
- 40 回覆
- 486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月溪法師講唯識宗
回覆: 31
由
門外漢 »
唯識宗
起於印度的大乘佛教一派,後來流行於中國、日本,在印度叫做「瑜伽宗」,由無著興起,其弟世親樹立基礎,傳到中國益加發達。中國在北魏時,已由菩提留支傳人無著、世親的佛教(所謂「地論宗」就是)經梁陳的真諦更加一層光彩(所謂「攝論宗」就是)。...
- 31 回覆
- 433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門外漢
-
-
學佛有特見解與古大德迴異該如何處置
回覆: 21
由
次草 »
古大德學佛用心如何
大眾應該能體會
當知見與古大德不同時
首先要自知自己理解能力
學佛是自由沒錯
但是理解能力
不能自知嗎
如果一開始就避開自知之明
那麽後續後世將為這點付出的代價
天知道
- 21 回覆
- 355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想開悟的請進 .. .
回覆: 19
由
無相不相 »
.. .
這 靈靈 覺覺 離念 的 靈知
「離念境界,唯證相應。」
沒有任何的同意或反對
我真的都沒意見
「離念的靈知」
答案就真的這麼的簡單。
- 19 回覆
- 278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再說疑情
回覆: 54
由
漫步的犀牛 »
由於版上似乎禪門子弟甚多。
因此,個人特開疑情議題向眾位禪門子弟請益。
問題 : 疑情 。
是否有參加禪門禪修、小參等經驗的學友,能用簡單的字句,分享以下問題的心得。
Q1 : 疑情的疑,與 疑蓋 ( 五蓋 )的差異?
Q2 : 在疑情的狀態中,是否有 五蓋 的存在 ?
Q3...
- 54 回覆
- 668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東正
-
-
從「一念心動,五陰俱生」論「八識」
回覆: 19
由
大開眼界 »
《金剛三昧經》 一念 心動。 五陰 俱生。
有人說, 五陰 與 八識 是不同的東西,不能混著講。
但上面經文就是兩者混著講。
先 一念 心動,然後生 五陰 。
能生五陰 的這「 一念 」就是八識一員,
- 19 回覆
- 246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次草
-
-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回覆: 451
由
漫步的犀牛 »
.
問題 : 學唯識,要 緣真如 而修行 ,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請對這方面有深研的學友,能不吝多加指點。
當然,若能舉 實修案例 、搭配 律證、經證,或論證 者,更佳。
註:
這個問題,是由二愣子學友,因應 妙吉祥如意學友的唯識問題所提問。...
- 451 回覆
- 4005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聖默然
回覆: 248
由
漫步的犀牛 »
有志學友,
緣起 : 佛陀曾經告訴比丘們,比丘聚會時,應該做的事有2種 : 1.有益的法談;2.聖默然 。(節錄於:長阿含1經、中阿含72經...等經)
現在想與眾學友談論的主題,就是 : 聖默然 。
說明 :
經典上的聖默然,按照經文描述,都指向 二禪成就 。(參考經文:...
- 248 回覆
- 2293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讀經論的目的
回覆: 52
由
次草 »
讀經論的目的
讀經論無非欲使自心知見
有個正確方向
從而努力實踐體驗佛理
如果體驗無法驗證身心趨向穩定
所得知見必然有誤在
佛理本就從繁趨簡
豈有從簡趨繁之道
如何趨簡
就是要了解經義以攝心
攝心謂不妄想
不妄想則能清心自在
縱使萬境在前
怎會隨之失照
境不迷人,人自迷
無境時還自生境...
- 52 回覆
- 634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黃竹
-
-
受用的問題
回覆: 14
由
寂照世間 »
法法平等,有得必有失,有捨必有得,有慈必有悲,慈與悲平等不二,不壞緣起,
故得與失不計較,隨順眾生,輕輕一吹因緣故,正向菩提道(說的比唱的好聽)
自受用的問題
能解縛即是
不能解縛即非
都在當下一念
這講出了重點。
自己於佛法的修學中,有沒有實際的受用?
這真的是重點。...
- 14 回覆
- 209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不生滅的見精?見性
回覆: 9
由
寂照世間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二)
湛山倓虛大師述
誠祥法師錄
三、顯見不滅
四、顯見不失
五、顯見無還
六、顯見不雜
七、顯見無礙
八、顯見不分
九、顯見超情
十、顯見離見
三、顯見不滅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
- 9 回覆
- 182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28 回覆
- 337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周善為
-
-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回覆: 44
由
沙塵封眼 »
楞嚴經云
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從自心分析起,誰才是主?
- 44 回覆
- 578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高報
-
-
- 45 回覆
- 564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無相不相
-
-
阿含經錯亂.還是大乘經錯亂?
回覆: 59
由
電火 »
以阿含經為修學標的的
說大乘經時空錯亂(說經的時間點 與經文內容有時空上的不合邏輯)
主張原始佛教的不在少數
大家也可以找找阿含部的錯亂
看看原始人厲害
還是現代人厲害
- 59 回覆
- 786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無相不相
-
-
印光大師全集
回覆: 36
由
軟體之美 »
人道大綱
人稟天地之正氣以生,當效法天地高厚覆載之德以參贊化育。繼往開來。庶可不愧與天地并立為三。以稱三才之名耳。忠、孝、節、義,乃人道之大綱。人若無此,則與禽獸何異。縱時屬民主,亦不可不以忠義為訓。良以忠之意義, 不專指事君言...
- 36 回覆
- 559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關於智境皆空體用一如的修行看法!
回覆: 95
由
無相不相 »
智境皆空 體用一如 的修行看法 關於最近的一些時事 還有很多事情真的覺得不太能了解 ??
.. .
首先請問一個事實問題,媒體電視台新聞台全部都是公職公務員真正的鐵飯碗,月月領薪水不但可以領到老還能常常管政治跟選舉。
再請問一個問題 媒體 電視台 新聞台 的獲利也就是 淨利 是怎麼賺的?...
- 95 回覆
- 1079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無相不相
-
-
貧道伍四三
回覆: 54
由
電火 »
- 54 回覆
- 728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佛學探討
回覆: 121
由
電火 »
- 121 回覆
- 1538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大般涅槃經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研讀
回覆: 30
由
Viirya »
隨順探長在師子吼菩薩品一題提引該品前後兩品的因緣.末學嘗試整理出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一些重點做為自修並供養各位善知識.
探長的貼文連結
由於是初探初學.所理出之內容諒必掛一漏萬.故還請研讀經文或其他善知識心得著作....
- 30 回覆
- 444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圖解禪宗
回覆: 83
由
電火 »
- 83 回覆
- 1073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禪宗偈頌
回覆: 89
由
電火 »
- 89 回覆
- 1158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 48 回覆
- 630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二楞子
-
-
請教兩句法言線上是否查得到
回覆: 64
由
一禪 »
向智尊者著作提到
「念」,我說它是百分之百有益的。(SN 46:59,《相應部》第17 冊 頁300)
「念」能主宰萬事萬物。(AN 8:83,《增支部》第23 冊 頁261)
想請教以上兩句法言,線上電子佛典是否查得到上下文完整版
- 64 回覆
- 1008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二楞子
-
-
安般念
回覆: 30
由
電火 »
- 30 回覆
- 430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電火
-
-
辨法法性論研讀
回覆: 5
由
Viirya »
謹以益西彭措堪布的辨法法性論講記一段話來做開場.其他善知識的講記也將被引用
在益西彭措堪布的講記中是這麼說的.....
- 5 回覆
- 144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五燈全書
回覆: 4
由
寂照世間 »
✚七佛
✜毗婆尸佛(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偈曰。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尸棄佛 (莊嚴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偈曰。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毗舍浮佛 (莊嚴劫第一千尊)...
- 4 回覆
- 100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研讀
回覆: 156
由
Viirya »
在此網站常有師兄引用大般涅槃經.末學好奇.故隨順因緣取cbeta T12n0374而研讀之
近日巧見CY師兄和犀牛師兄引用獅子吼菩薩品.一翻閱下.方知此品乃紀錄世尊反覆開演佛性之種種開示...
- 156 回覆
- 2133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探長
-
-
南傳之法
回覆: 14
由
寂照世間 »
【《心的「四聖諦」》
隆波帕默尊者
學法與修行,要頻繁地訓練覺性。一定要能夠把修行真正運用到現實生活里。假如僅僅只是在參加禪修營以及禮佛和念經的時候很厲害,這樣的「技藝」就太過羸弱了。...
- 14 回覆
- 345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馬祖.百丈.黃檗.臨濟
回覆: 2
由
寂照世間 »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江西道一禪師。
漢州什方縣人也。姓馬氏。本邑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文。幼歲依資州唐和尚落髮。受具於渝州圓律師。
唐開元中。習定於衡嶽傳法院。遇讓和尚。知是法器。
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師曰。圖作佛。...
- 2 回覆
- 102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大集經
回覆: 2
由
寂照世間 »
《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又稱《大集經》(梵語:Mahāsaṃnipāta Sūtra) ,大乘佛教佛經,為五大部經之一(其他包括《大般若經》、《大寶積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
- 2 回覆
- 100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新華嚴經論
回覆: 8
由
寂照世間 »
新華嚴經論卷第一
長者李通玄撰
釋此一部之經總作十門分別。
第一明依教分宗 第二明依宗教別 第三明教義差別 第四明成佛同別 第五明見佛差別
第六明說教時分 第七明淨土權實 第八明攝化境界 第九明因果延促 第十明會教始終
❶第一明依教分宗者。...
- 8 回覆
- 130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史上第一個大乘僧團,出現在何時?!
回覆: 17
由
漫步的犀牛 »
如題。
只是突然想到這個陳舊的議題,
看看是否有深研教法的學友,能夠客觀地提出看法。
以上簡單說明
周末愉快
- 17 回覆
- 328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阿羅漢住世
回覆: 1
由
軟體之美 »
賓頭盧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六大阿羅漢(漢地另有十八羅漢之說)弟子之一,在漢傳佛教中被稱爲「坐鹿羅漢」,號稱「獅子吼第一」、「福田第一」。佛經《付法藏因緣經》記載「尊者眉髮秀白,身體 相好,如辟支佛 」。...
- 1 回覆
- 103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佛陀舍利
回覆: 18
由
Viirya »
據傳釋迦牟尼佛般涅槃荼毘後留下舍利.
相傳有位居士將擁有的其中一顆捐贈給臺灣某道場.
而另一顆也由印度傳到臺灣另一個道場.
若如是.台灣共有兩顆佛陀舍利.
各位善知識.請問您看過佛陀的舍利嗎?...
- 18 回覆
- 3792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新華嚴經論
回覆: 1
由
寂照世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36 冊 No. 1739 新華嚴經論
No. 1739
新華嚴經論卷第一
長者李通玄撰
此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者。
大 以無方為義。
方 以理智為功。
廣 即毫剎相含。
佛 乃體用無作。
華 喻行門可樂。能敷理事之功。
嚴 即依正莊嚴。
經...
- 1 回覆
- 1135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禪宗看心
回覆: 68
由
寂照世間 »
禪宗看心
慈光寺—佛藏印經會
惠空法師著作、DVD結緣及助印、附印
禪宗以看心而明心,利根者直下見性,鈍根者須法門漸修。本篇從漸修立場,明禪宗看心所緣境,為意識心中無明行相――「不會」與「黑漆桶」,並以「不會」與「漆桶」之所緣境轉換過程,建立禪宗法門修證次第。...
- 68 回覆
- 1375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云何無學?
回覆: 117
由
心開 »
- 117 回覆
- 14870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cyc320
-
-
大家學會什麼佛法?
回覆: 1
由
寂照世間 »
多年來,接觸佛法,修學佛法。
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經驗與心得
於佛法中,都應該有進步成長,以及良好的改變
請各人,簡單的分享自己學到的佛法,學會的佛法?
- 1 回覆
- 99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記
回覆: 65
由
寂照世間 »
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記【上冊】
淨土法門:《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記【上冊】
((主講人:淨空老法師))
時間:2018/5/20 作者:妙音
((301頁,535.094字))
(第一集)
2008/11/14台灣華藏電視台...
- 65 回覆
- 1246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 176 回覆
- 2302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心開
-
-
猶如虛空
回覆: 8
由
寂照世間 »
猶如虛空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1》
佛告梵天:「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如來雖說生死,實無有人往來生死;雖說涅槃,實無有人得滅度者。若有入此法門者,是人非生死相、非滅度相。」
爾時會中五百比丘從坐而起,作是言:「我等空修梵行,今實見有滅度者,而言無有滅度。我等何用修道,求智慧為?」...
- 8 回覆
- 1841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道;自性清淨心
回覆: 27
由
寂照世間 »
無心是道,身心本是道
自性清淨心,在哪裏?
要如何用?
要如何成佛?
A1:覺性,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A2:禪者,心不隨境,同步心不離境,心不隨境是禪定的功夫,心不離境是已發大悲菩提心故,即智慧的作用
A3: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即福、慧兩足尊
《景德傳燈錄.卷第五》...
- 27 回覆
- 4863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軟體之美
-
-
天地八陽經
回覆: 142
由
心開 »
天地八陽經
如是我聞 ㄧ時 佛在毘耶達摩城寥廓宅中 十方相隨四眾圍繞 爾時無礙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合掌向佛而白佛言 世尊 此閻浮提眾生遞代相生 無始已來 相續不斷 有識者少 無識者多 念佛者
少 求通者多 持戒者少 破戒者多 精進者少 懈怠者多 智慧者少 愚癡者多 長壽者少 短命者多 禪
定者少...
- 142 回覆
- 1789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心開
-
-
諸法生或不生(大乘止觀)
回覆: 15
由
寂照世間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46 冊 No. 1924 大乘止觀法門
大乘止觀法門卷第一
((❶止觀依止:))
㊀初明何所依止者。
謂依止一心,以修止觀也。就中復有三種差別。
①一出眾名。②二釋名義。三辨體狀。
①初出眾名者。...
- 15 回覆
- 3537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
-
煖、頂、忍、世第一法
回覆: 89
由
Sherlock »
聞思修三慧
大毗婆沙論九十五卷四頁云:聞所成慧者:謂於文義,如理決擇。思所成慧者:謂不淨觀、持息念、及念住等。修所成慧者:謂 暖、頂、忍、世第一法 、現觀邊世俗智、無量、解脫、勝處、遍處等。
四善根...
- 89 回覆
- 21924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Sherlock
-
-
法華經
回覆: 72
由
心開 »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
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
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
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
- 72 回覆
- 11329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心開
-
-
前因後果 (此有故彼有)
回覆: 3
由
寂照世間 »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有此故有彼,無此故無彼
這就是前因後果,也可以稱為緣覺法
是很重要的佛法
到法華經的時候,就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
如是因緣果報,是為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不了解種種人事物的前因後果,就會有疑惑或心結。
而能了解種種前因後果,就會解開疑惑與心結。...
- 3 回覆
- 1466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寂照世間
-
-
- 9 回覆
- 4358 觀看
-
最後發表 由 Viirya
版面權限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