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Re: 末那識 遍行六根
生物考零分發明樹葉生花果,無慚無愧不認錯的大開眼界
你還要剪貼看報紙標題多久?
你的邏輯就是,
來,自己唸三遍自己的邏輯
樹葉生花果『花果是色法,樹和枝幹是心法』
樹葉生花果『花果是色法,樹和枝幹是心法』
樹葉生花果『花果是色法,樹和枝幹是心法』
===================
末那識是心,賴耶也是心,六識依末那『根』現起作用也是心,這樣才不會偏執在末那識
經論證明
一、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心意識體一者。集起名心 謂能集起三業事也。思量名意。了別名識。心意識三。名義雖異。其體一也」
二、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識亦名意亦名為心。』
三、宗鏡錄:第六是能依識。能依識既成無漏。第七所依亦成無漏
四、《瑜伽師地論》:「有藏識故,得有末那;末那為依,意識得轉。」
五、宗鏡錄:第六意識。必依末那為所依根。意識是能依。末那是所依
六、百法明門論纂:問。前第六名意識。今此識亦名意。何也?曰。第六識依根得名。此識當體立號
【苦】與【苦受】是兩者不一樣的思維,修行的訣竅在此
Re: 末那識 遍行六根
佛經清楚說 前六識是內色
你還在死凹胡扯說 前六識是心!
《大寶積經》
有二種色。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 彼名內色。
耳內聲外。鼻內香外。舌內味外。身內觸外。意內法外。
《大乘顯識經》
色有二種。一內 二外。
內謂眼識。眼則為外。如是耳識為內。耳則為外。鼻識為內。鼻則為外...
「論」不能凌駕於佛經,這是常識
你貼100部"論"的說法, 也沒用。
問題是 你根本看不懂論在講什麼。前面你已經曝露很多錯誤解讀
譬如對中阿含經的解讀狗屁不通,對入阿毘達磨論的「六受」錯誤解讀....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玄奘譯
心者。謂識蘊。即眼等六識。心所法者。謂三蘊。即受想思等
金剛仙論卷第八
地前凡夫六識心是虛妄取相顛倒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玄奘譯
心者。謂識蘊。即眼等六識。心所法者。謂三蘊。即受想思等
金剛仙論卷第八
地前凡夫六識心是虛妄取相顛倒
前六識 不遍行, 不遍知
《大乘密嚴經》諸識類差別。 各各了自境
佛經說前六識各各只能了自境。
意思就是說,前六識不能遍了知
前六識只行於自根,譬如
眼識只行於眼根,眼識只能知影像
耳識只行於耳根.耳識不能知影像
意識只行於意根.意識也不能知影像
有人說,第六意識能知影像, 聲音, 氣味....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如果第六意識能知影像,那請你閉上眼睛,看你能不能用第六意識閱讀今天的報紙?
事證很清楚,第六意識只能知自根的法塵,
他不能知影像 聲音....
只有眼識才能知影像,
這種只知自根境的現象,叫做不遍行,不遍知
不遍行 就不可能是「心」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玄奘譯
心法者。謂識蘊。即眼等六識。
心所法者。謂三蘊。即受蘊想蘊思蘊等
怎麼這麼簡單也不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色】
為五蘊之總稱,即以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玄奘譯
心法者。謂識蘊。即眼等六識。
心所法者。謂三蘊。即受蘊想蘊思蘊等
怎麼這麼簡單也不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色】
為五蘊之總稱,即以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Re: 末那識 遍行六根
你拿前六識是能依,想來證明 前六識就是心
這根本是歪理
能依 根本不代表 他就是心
《瑜伽師地論》
略有二識。一者阿頼耶識。二者轉識。
阿頼耶識是所依。轉識是能依..譬如水浪 依止暴流。或如影像依止明鏡。
《瑜伽師地論》說「譬如影像依止明鏡」
前六識能依,因為他猶如影像
第七識為所依,因為他猶如明鏡
(影像) 必須依於 (明鏡),才得以顯現
能依和所依 只是用來說明前六識和第七識的關係
這與 誰是心/誰不是心 根本無關
Re: 「第六識是心法」是荒謬言論
《大方等大集經》意行者 名爲想.受
《雜阿含經 568》想.思是意行。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意亦名意行。
根據上面經文,受, 想, 思 都屬於意行
而意行 就是末那識 (意)
這說明,名色的「名」就是末那識
《相應部 12相應 2經》受、想、思、觸、作意、以此謂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