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文章
由 恆不住 »
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55 am
也有人提供差別點是如來十力
在不起與解脫名相鑽研就能通透如來十力嗎
先說修因不同
才有如來十力果不同
這才是符合因緣果報之真理
難道您認為如來與阿羅漢修因:滅盡、不起、解脫相同?
那請問佛說法華經做甚麼呢?
-
漫步的犀牛
- 文章: 732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文章
由 漫步的犀牛 »
恆學友,
SA.498經的漢譯,是 "今現在諸佛",一般都是解為複數。
犀牛沒意見。
但是,在古文中, "諸"也有另一種用法,諸=之。
例句 :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就看讀者的解法。
但是,在巴利本 (SA47.12經、DN.16經)中,該中文翻譯就直接了當 :
舍利弗!又,我現在阿羅漢、遍正覺者被你以心熟知心後知道:『世尊有這樣的戒。』
沒有複數的諸佛,就只有 釋迦牟尼佛!
====
犀牛採信的是 : 當世,只有釋迦牟尼佛 ! 而沒有諸佛。
就是犀牛的看法。
平安 如意
-
次草
- 文章: 3682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文章
由 次草 »
重點是願力不同
經文都沒提到發菩提心
為什麼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文章
由 恆不住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1:13 am
恆學友,
SA.498經的漢譯,是 "今現在
諸佛",一般都是解為
複數。
犀牛沒意見。
但是,在古文中, "諸"也有另一種用法,諸=之。
例句 :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就看讀者的解法。
但是,在巴利本 (SA47.12經、DN.16經)中,該中文翻譯就直接了當 :
舍利弗!又,
我現在阿羅漢、遍正覺者被你以心熟知心後知道:『世尊有這樣的戒。』
沒有複數的諸佛,就只有 釋迦牟尼佛!
====
犀牛採信的是 :
當世,只有釋迦牟尼佛 ! 而沒有諸佛。
就是犀牛的看法。
平安 如意
尊重牛兄的看法
果然是以信來取自信
有人說失去理智了
舍利弗!又,我現在阿羅漢、遍正覺者被你以心熟知心後知道:『世尊有這樣的戒。』
沒有複數的諸佛,就只有 釋迦牟尼佛!
那是我(世尊)與舍利弗一對一的對話,當然沒有複數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文章
由 恆不住 »
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1:13 am
重點是願力不同
經文都沒提到發菩提心
為什麼
不起就是無所得」無所求、無所住心
這就是佛菩薩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這才是菩薩真發大菩提心
不發利益心,不發解脫心而發大菩提心。
所以說初發心即成等正覺。
阿羅漢是發解脫菩提。
這個叫做:出離心
-
次草
- 文章: 3682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文章
由 次草 »
我是很懷疑你會比阿羅漢還懂得如來十力
-
妙吉祥如意
- 文章: 565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文章
由 妙吉祥如意 »
雜阿含684經[正聞本881經/佛光本696經](力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若復,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者,是名阿羅漢慧解脫;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
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
《雜阿含經》第684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佛與阿羅漢的相同,若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羅訶三藐三佛陀①。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若復比丘於色生厭、離欲、不起、解脫者,是名阿羅漢慧解脫。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
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②,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
誠如恆法友所言,莊春江翻譯整理之版本,填入[滅盡、]兩字,是因為對於此經文的開示內容不理解而犯下的錯誤之舉。
從經文內容之邏輯來講,世尊是開示(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與(阿羅漢慧解脫)之差別。
所以,世尊問: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
既然,兩者有差異…
1.若比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2.若比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羅漢慧解脫。
莊老師私下填入,(滅盡)兩字,決定有錯。
此部經文到底要傳遞甚麼法義!?
現在,問題很清楚,為何,前後只差(滅盡)兩字,就有(如來應等正覺)與(阿羅漢慧解脫),之差異呢!?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文章
由 周善為 »
恆不住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59 am
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55 am
也有人提供差別點是如來十力
在不起與解脫名相鑽研就能通透如來十力嗎
先說修因不同
才有如來十力果不同
這才是符合因緣果報之真理
難道您認為如來與阿羅漢修因:滅盡、不起、解脫相同?
那請問佛說法華經做甚麼呢?
請你謹言慎行!《法華經》係佛所說,《雜阿含經》就不是佛所說的嗎?
那5000人,是法華會上全部的阿羅漢嗎?不僅不是,《法華經》中,甚至沒說他們是阿羅漢。
再者,四《阿含經》中,並不是只有一種阿羅漢。《雜阿含75經》所涉及的,則是特指慧解脫阿羅漢。
你恆不住君,不僅以偏概全,甚且張冠李戴,荒腔走板。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文章
由 恆不住 »
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1:48 am
我是很懷疑你會比阿羅漢還懂得如來十力
我現不是阿羅漢
只是在論壇上依經說說
請不要太在意
參考看看就好
若認為自己是阿羅漢
那就請說說分享大家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文章
由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21 pm
恆不住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59 am
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55 am
也有人提供差別點是如來十力
在不起與解脫名相鑽研就能通透如來十力嗎
先說修因不同
才有如來十力果不同
這才是符合因緣果報之真理
難道您認為如來與阿羅漢修因:滅盡、不起、解脫相同?
那請問佛說法華經做甚麼呢?
請你謹言慎行!《法華經》係佛所說,《雜阿含經》就不是佛所說的嗎?
那5000人,是法華會上全部的阿羅漢嗎?不僅不是,《法華經》中,甚至沒說他們是阿羅漢。
再者,四《阿含經》中,並不是只有一種阿羅漢。《雜阿含75經》所涉及的,則是特指慧解脫阿羅漢。
你恆不住君,不僅以偏概全,甚且張冠李戴,荒腔走板。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法華經》中,甚至沒說他們是阿羅漢。
要批罵他人,請你謹言慎行!
先自己看看有沒有包括[實得阿羅漢]者。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
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