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捨識用根
耳根圓通章: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耳根圓通章的第一句話就是捨識用根
識就是分別,捨識用根就是只用耳根但不分別
比如聽到車聲、鳥聲,只知道有聲音,但不分別是車聲或鳥聲。
耳根圓通章: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耳根圓通章的第一句話就是捨識用根
識就是分別,捨識用根就是只用耳根但不分別
比如聽到車聲、鳥聲,只知道有聲音,但不分別是車聲或鳥聲。
顏色配好方便了解
阿賴耶識一行佛學辭典
識精
(術語)眾生之真心,識知精明,謂為識精。圓覺經曰:「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
識精
眾生之真心,識知精明,稱為識精。宗鏡錄卷三(大四八‧四三○中):「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圓覺經〕 p6701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八識中之第八識,由如來藏與無明和合而生。
大乘密嚴經【卷3】
唐 地婆訶羅譯
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之藏,與習氣合變似眾色周於世間
首楞嚴經【卷5】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圓通章:「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所入既寂: 若做到唯有聲音,但不分別。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就不再生出聲音的靜相跟動相的分別。
所入既寂: 若做到唯有聲音,但不分別。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就不再生出聲音的靜相跟動相的分別。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一開始「入流亡所」,雖然不分別是什麼聲音,但還存在「有聲音、無聲音」的區別。
到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才對有聲音、無聲音不再分別。
到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才對有聲音、無聲音不再分別。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後面就不用講了,能修到入流亡所就沒人了,更不用說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再來就是,禪宗不是修「捨識用根」。
捨識用根還是屬於「次第」修法。
次第就是「對治法」,禪不是對治法。
捨識用根還是屬於「次第」修法。
次第就是「對治法」,禪不是對治法。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若是禪宗的話,識不用捨,因為識本是智,只要直接了悟「識的本質」就可以了。
心經:「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識的本質就是空,無需再捨。
心經:「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識的本質就是空,無需再捨。
Re: 也談楞嚴經 不用識用根(捨識用根)?
眾生根器不同,還是有很多人需要用捨識用根的方法來對治
必竟禪宗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但原理還是需要說清楚,免的把教下修法拿到禪宗來論。
必竟禪宗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但原理還是需要說清楚,免的把教下修法拿到禪宗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