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燈會要》舉馬祖:
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某甲西來意。」
師(馬祖)云:「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得,問取智藏去。」
僧問智藏,藏云:「汝何不問和尚(指馬祖)?」
云:「和尚教來問上座。」
藏云:「我今日頭痛,不能為汝說得,問取海兄(指百丈懷海)去。」
僧問海。海云:「到我這裏,卻不會。」
僧舉似師。師云:「藏頭白,海頭黑。」
這僧人問馬祖,指明要「離四句絶百非」而說達摩為何西來,那即是說,不得落邊見而說西來意,要盡離邊見。
凡用言說而說,這言說必然落邊,不落於相 依即落於相對,所以釋迦說法,亦叫人不可依其言說 來理解他的說法,應該體會 言說中的密意,這才是「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
現在要馬祖說,又要其言說不落邊,那便實在是無可說,所以馬祖推「今日勞倦」不說。叫他去問智藏,那是考量智藏。
智藏見馬祖不說,所以說「今日頭痛,不能為汝說得」。
他實在是頭痛,因為根本不可能說出 不落邊的言說,這還不頭痛!
所以他順手推給百丈懷海。
到了懷海那裏,懷海直說不會,那僧人便只好回來 告訴馬祖,馬祖這時應該很開心,因為那僧人 替他考量了兩位弟子。
「藏頭白,海頭黑」,這「頭」,千萬不可以理解為「頭髗」。
「頭」即是「邊」。我們說「這頭」、「那頭」,便是說「這邊」、「那邊」。
馬祖是說,智藏這邊白,懷海那邊黑。
智藏白,因為他指示那僧人,要離言說而言說 實在令人頭痛,即使佛祖亦會頭痛,所以指示得明白,是為顯說。
懷海黑,因為他只說「不會」,那便好像有會的人,這樣的指示 便十分暗晦,是為隱說。
那僧人其實愚蠢,不懂得離言說 來體會智藏、懷海的言外之意(密意),若懂得時,便不會 再回來舉似馬祖。
「舉似」者,只是依樣畫胡盧,照搬藏、海二人的言說 來告訴馬祖。
馬祖對他只能指示:應該由顯隱兩邊 來理解二人的說法,
若參透時,便知道要離四句絶百非 來說達摩西來意,應該離言 來見如來法身功德,見得時,西來意即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