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30 由 思博倫技術中心 發表于科技
本文講的內容你不一定都知道。
前段時間正式啟動的「脫歐」程序,使英國經濟將接受「脫歐」帶來的全面挑戰,同時英國主要銀行和金融機構已被告知,為迎接「脫歐」衝擊,它們將面對新一輪「壓力測試」,以此評估它們在極端條件下的生存能力。
根據百度百科所定義的壓力測試有兩種。
第一種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是指將整個金融機構或資產組合置於某一特定的(主觀想像的)極端市場情況下,如假設利率驟升100個基本點,某一貨幣突然貶值30%,股價暴跌20%等異常的市場變化,然後測試該金融機構或資產組合在這些關鍵市場變量突變的壓力下的表現狀況,看是否能經受得起這種市場的突變。
前面講的英國脫歐的壓力測試就是指的這樣的一種。英國的銀行將證明在外國投資對英國資產逐漸失去興趣的預期背景下,有能力應對業績下滑,並擁有足夠的資源對沖各種可能引發系統性危機的風險。據悉,測試條件包括英國經濟萎縮4.7%,失業率達9.5%,房價下挫三分之一,通脹率升至5%,以及英國基準利率升至4%等。
第二種是在軟體測試中的壓力測試(Stress Test),也稱為強度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是模擬實際應用的軟硬體環境及用戶使用過程的系統負荷,長時間或超大負荷地運行測試軟體,來測試被測系統的性能、可靠性、穩定性等。我們對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應用伺服器,入侵檢測設備等等進行壓力測試可以認為是在這樣的一個範疇下。
這兩種壓力測試屬於不同的領域,但基本概念和測試方法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通過模擬或仿真極端條件或大壓力情況對被測目標進行測試,極端條件和大壓力情況都是測試目標未來可能經歷的狀況。因此在進行壓力測試的時候要注意到真實性和壓力的充分,否則壓力測試就失去了意義。
在今天中國的網際網路,做好壓力測試的意義非常重要。作用於網絡設備的壓力是怎麼產生的?什麼決定的?
首先是數量,一方面,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網絡人口,無時無刻不在使用我們的網絡訪問各種各樣的應用。同時我們有數以億計的智能聯網設備,隨著物聯網和5G的發展這些智能網絡設備的數目會急速增加,運行其中的各種協議和應用這樣會產生巨大的網絡壓力。另一方面中國有著世界上最為繁榮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這些應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服務著巨大的網絡人口,這些交易和服務當然將巨量的流量引入到網絡中。
由於巨量客戶端和伺服器的存在,網絡的規模自然小不了,考慮到中國本身幅員廣闊,無論是公眾運營商的網絡還是專網的規模都不小,網絡路由的規模和複雜度自然世界領先。同時由於人口和經濟分布不均,在一些地區擁有超高密度,當然大大會加大這些地區的網絡壓力和網絡規模。
其次是用戶行為和應用行為,在巨大的網絡人口聯網設備和繁榮的應用下,我們還要考慮到這些流量在時間上並不是均勻分配的。比如說動不動就要搞得粉絲節,搶購節,都會將巨大的流量聚集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爆發,從洪水和猛獸。還有過年過節的搶紅包,娛樂節目的競猜環節,都是慢了一秒都不行的事情,這網絡如何不承壓!為了吸金吸睛,各種打法都被玩兒壞了,各種限時搶購恨不得只給你一秒鐘,即便是伺服器可以人為的做種種限定,減少網民搶到性價比高的商品,成千上萬的網民仍然會把巨大的流量沖向我們的網絡。

大家可能還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當網絡出現擁塞或者線路損傷的時候,我們的應用訪問可能會不成功。看起來這個中斷的服務會減少網絡的流量,其實不然,因為幾乎很少有人會甘心這樣的失敗,會點擊再度訪問服務,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的重試最終把網絡壓力推高,被拒絕的服務反而會影響正常的交易。
當然還有一些人為的原因,在網絡上提供某些特殊的服務,例如運行和時間非常敏感的協議,出現的不正常的拒絕服務攻擊,網絡或人為因素造成的網絡不穩定。和前面提到的金融壓力測試一樣,對通信設備進行測試的時候,也要儘可能模擬上面提到的各種極端條件,對設備和網絡實施壓力測試,只有在實驗室里設備能夠抗壓,到了真實的網絡中才不會出故障。
最後說一下另一個方面的壓力測試。幾年前我參觀思博倫在泰國的工廠,看見生產線的技術人員將一塊剛剛生產好的電路板,放在一個壓力裝置下,電路板上布滿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這個測試實際上是對生產好的電路板進行物理的壓力測試,確保生產的產品能夠有一定的承壓能力,並找出承壓之後的薄弱點。做這樣的測試生產線可以改進生產工藝並在後續的設計中改進產品的設計。
更多思博倫信息與設備使用技巧,請繼續關注思博倫技術中心!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ech/p5z3b5p.html